黑龙江日报记者 蔡韬
天蒙蒙亮,佳木斯市刚刚从一片寂静中苏醒,在学校护学岗上,一个身着藏蓝的身影已经就位;夕阳落下,华灯辉映的平安街道上,那抹藏蓝依然亮眼、挺拔。
刘冰,佳木斯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前进大队副大队长,先后获评全省公安交通管理先进民警、全市公安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三等功2次、嘉奖4次。42岁的中年汉子头发已经花白,从警20年与百姓同心同行,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信仰光芒和太多太多不为人知的默默付出……
一场盛会 坚守“战位”不后退
2025年,第七届省旅发大会在佳木斯举办期间,这座北方小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交通压力。面对蜂拥的自驾游客,刘冰创新推出“前置引导+柔性执法”的工作模式。一声声温暖的叮嘱让司机平安出行,一次次耐心的解释化解了可能的争执。那段时间,他每天超负荷工作,旧腰伤复发,疼痛难忍时,就靠着警车休息片刻。同事们都劝他回家休息,他担心负责的路段堵塞,悄悄吞下止痛药,继续在车流中坚守。大会期间,他服务车辆数千台,处理交通咨询百余次,实现了行政执法“零复议”。工作中,他坚持用耐心消融隔阂,用服务传递温度。
一条堵路 智慧疏解保畅通
华联商厦周边路段曾是佳木斯市民口中的“堵心路”。违停车辆见缝插针,人行道经常被占用,节假日更是车满为患。刘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组织警力分时段踏查、针对性施策治理,逐个走访商户,听取车主诉求,测量每一个路口的通行数据,通过反复论证,他首创的“商圈疏堵五步法”最终落地。
实施过程中,他连续奋战3个月,每天在现场引导车辆、解释新规。慢慢地,抱怨声变成了理解声,甚至还有商户主动为他送来热水。几个月后,该路段违停举报下降80%,通行效率大幅提升,曾经的“堵心路”变成了“连心路”。回顾这段经历,刘冰说:“执法的目的不是处罚,只有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才能赢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他以智慧破解难题,用创新重塑秩序。
一场暴雨 逆行而上有担当
2025年夏天的一个深夜,暴雨如注,城区多处桥洞积水严重。接到警情后,刘冰与同事们一同赶赴现场。此时积水已达腰部,多辆汽车在水中熄火,群众被困车内。他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跳进冰冷的积水中。“不要慌,我们来了!”他一边安抚群众,一边艰难地向被困车辆靠近。水底杂物遍布,他的小腿被尖锐物划伤,却浑然不觉。
3个多小时里,他来回穿梭在险境中,背出老人,抱起孩子,推走故障车辆。当最后一名群众安全转移时,他的手脚已泡得发白,伤口被积水浸得发炎肿胀。同事要送他去医院,他却摆摆手:“先确保大家都安全回家。”事后,被救的群众送来了锦旗,这个临危不惧的汉子却腼腆地红了脸:“每个警察,都会这么做的。”
20年光阴荏苒,刘冰将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佳木斯的一条条道路。自创“一看二摸三对比”车辆查验法让违法车辆无所遁形,通过细微痕迹破获车辆套牌案件;建立17个企业微信群24小时在线服务。他是城市交通线上的“手术医师”、护学岗里的“平安闪送侠”、助力企业发展的“24小时管家”、风雨中坚守的“生命护航者”。刘冰和他的战友们在这条名为坚守的道路上还在继续前行,用藏蓝色彩描绘平安的画卷,用赤子之心守护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