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从普通钳工到首席技能专家,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机加事业部工人邱文军难掩激动之情。这名扎根生产一线多年的老技工正是该公司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直接受益者。 自启动产改工作以来,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以“3565”工程为总抓手,从思想引领、机制搭建到权益保障全链条发力,让产业工人“政治上有地位、职业上有奔头、待遇上有甜头”,一幅“工匠辈出、活力迸发”的生动图景在企业内徐徐展开。 “3565”工程:“3”即思想政治引领、党建品牌引领、劳模工匠引领;“5”即建立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晋升机制、建立核心人才待遇激励机制、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机制;“6”即搭建技能竞赛平台、搭建技能培训平台、搭建创新创造平台、搭建数据信息平台、建立劳模培养选树机制和“永电工匠”培育实施方案、搭建参政议政平台;“5”即落实好民主监督、维护好劳动权益、做好做实困难帮扶、建好用好“新小家”、寓教于乐弘扬正能量。 每天开工前10分钟,要在“职工小家”学政策、聊感悟。这是该公司思政教育的日常。该公司将思政课搬进生产一线,通过“线上学习平台+线下班前会”的模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近5年,该公司通过开展“双培”活动,每年一线技术工人加入党组织的人数超过公司当年入党总人数的32%。 “看着身边的劳模登上省总工会的宣讲台,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年轻技工吴伟豪、李娟等人的动力,源于公司搭建的劳模工匠展示平台。每年,公司都会组织劳模事迹报告会,还推荐工匠们在国家级媒体展会上秀“绝活”。 “以前觉得当工人没前途,现在‘十级晋升通道’就像给我们搭了‘天梯’!”谈及职业发展,数控操作工李小锋打开了话匣子。该公司构建的“专家、主任、师、员”四级十档晋升体系,让他从初级工一步步成长为高级技师,工资也随之上涨。更令人振奋的是,公司启动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审后,首席技能专家的年薪最高可达35万元。 在“能力+贡献”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一专多能”成了工人圈的新风尚。截至目前,公司已有284名工人取得两种及以上工种资格,31人获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昔日的“单一技工”正加速向“复合型人才”转型。 工人只要有好点子,就能申请“微创新”项目,成功落地后还能获得奖金和职称晋升加分。该公司搭建的创新创造平台打破了“技术创新是研发部门专利”的固有认知。技能竞赛更是工人成长的“快车道”。该公司每年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不仅设置了“岗位标兵”荣誉,还为第一名每月增加100元基础工资。该公司建立了劳模培养选树机制和“永电工匠”培育实施方案,实现从“优秀员工”到“岗位标兵”再到“劳动模范”的阶梯式培养选树。该公司推选技术工人担任公司工会兼职副主席,切实提高技术工人参政议政能力和政治地位。 该公司推进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坚持企业重大决策听取职工意见;建立并实施“四位一体”的服务和保障平台,为职工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丰富的业余文化体育活动,增强职工的幸福感。该公司不仅通过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保障工人收入,还在93个一线班组建起“新小家”。 如今的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在“工匠精神”的氛围中,工人的笑脸更加灿烂。随着产改“3565”工程的持续深化,这支“听党话、跟党走、懂技术、善创新”的产业工人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硬核动力”。 (山西工人报记者师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