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回复: 0

夏金伟:将“精度”贯穿教学全过程

发表于 昨天 15: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辽宁日报记者 陈博雅

清晨七点半,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器人实训中心的操作台前,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夏金伟正在为接下来的实操课做器材准备。他轻轻抚摸机械手的金属外壳,俯身调整着示教器上的数据参数,习惯性地将参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这也是他十年职教生涯里,刻在骨子里的“精度准则”。

“夏老师,这程序我检查三遍了,咋还有误差?”学生王德民疑惑不解。夏金伟快步走过去,开始检查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程序代码。“这里,小数点参数写成整数,机器人执行精度就会有误差。”他指着电脑上的一行数据,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笔记本,记下这个典型错误,封面上“错题本”三个大字格外醒目。

总结“错题本”开展针对性教学,是夏金伟应对学生问题的法宝。实训课上,他特意演示了错误操作的后果:机械手在装配台对零件进行焊接操作时,因0.3毫米的偏差,导致工件报废。“在工厂里,这0.3毫米的偏差可能让整条生产线停工半天。”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精准度,夏金伟在机械手末端装上细针,让学生通过操作将针插入焊接板上0.8毫米的孔里,能够顺利“穿针引线”就证明偏差不足0.1毫米。实训课上,学生轮番操作,机械手时常擦着孔边划过。“眼盯刻度线,手控操纵杆的力度,就像用筷子夹黄豆,急不得。”

夏金伟常说,操作机器人精准度靠练,做人做事的精准度靠磨。正是这份对精度的执着,让学生可以轻松应对突发情况。2020年,丹东一家企业急需一批机器人运维人员参与设备调试,夏金伟带着学生用两周时间完成企业职工的技能培训,顺利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经过10年深耕,夏金伟带领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获得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等国家级专业建设成果3项、省级荣誉12项,让学院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从默默无闻成长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重点专业。

“为啥对精度这么较真?”记者提出心中疑问。“我见过太多学生从最初的生疏‘毛躁’,到后来能精准操作。”夏金伟说,这份转变让他清楚,职业教育不是简单教技术,而是要用“严谨”打底,用“精准”雕琢,如此才能让学生在人生赛道上走得稳、走得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