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回复: 0

给特高压线路“拍CT”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 田国垒 本报通讯员 郭轶敏
《工人日报》(2025年11月03日 05版)



赵春青 绘


他曾是爬塔走线的“电力小白”,如今是玩转无人机的“电网机长”。累计爬塔3000余基、走线2000余千米,获得26项国家专利、14项省部级以上创新奖项……15年来,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输电运维三班班长李敏,用匠心守护电网,用创新点亮未来。今年9月,他获评“大国工匠”,成为国网山东电力第3位获此殊荣的一线职工。

2011年,刚大学毕业的李敏,目睹师傅王进完成世界首次±660千伏带电作业,深受震撼。他把训练场当“健身房”:白天,别人爬5趟铁塔,他偏要爬10来趟,工作服湿了干、干了湿;深夜,他抱着专业书籍研读到凌晨,将理论一点点揉进实践。

仅半年时间,他就拿下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第二名,成为国网山东电力最年轻的“全国技术能手”。此后的7年,他一路攀登,实现从省公司、国家电网、中央企业到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的“大满贯”。

2017年冬,1000千伏泉乐Ⅱ线的铁塔上,一个间隔棒线夹突然损坏。他主动请缨,以“吊篮法”在百米高空完成带电作业,成为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带电作业第一人。

2013年的一场航模表演,让李敏的职业轨迹发生了重大转折。看着无人机在空中灵活穿梭,他敏锐意识到这项技术在电网巡检中的巨大潜力。

当时,传统巡检仍依赖“望远镜看、小本子记”,不仅效率低下,许多隐患也难以发现。尽管已是带电作业技术骨干,李敏依然选择从零开始,投身无人机巡检这一全新领域。没有基础,就从电脑模拟器练起,一坐就是数小时;为了培养手感,他“玩”遍了各种航模飞机,连吃饭时都在琢磨飞行姿态。他牵头组建的山东电网首支无人机巡检团队,将多年带电作业经验与无人机技术深度融合,让巡检覆盖面更广、缺陷查找更准。

在李敏看来,无人机应成为“空中机械手”。2018年,他带着团队给全省145条、1.16万千米的特高压线路“拍CT”,用激光建模技术研发出无人机自主巡检系统,实现一键放飞、自动定位、自主拍照,首次在国网系统内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

2020年,他带领团队创新推出“一控六机”自主巡检模式,应用无人机喷火、激光除异物、红外测温等技术,使线路综合巡检效率较人工提升6倍;2022年,“无人机+导线挂架+电动升降装置”问世,作业人员无需爬塔就能“一键直达”导线完成作业;2024年,多功能载荷装置的研发让无人机具备绝缘子检零、地线修补等检修功能,真正实现从“用眼看”到“动手干”的跨越。

15年来,李敏带领团队研发出10项首创性成果,推动线路巡检实现了从“人巡”到“机巡”再到“智巡”的跃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