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 刘旭
《工人日报》(2025年11月03日 05版)
在孚迪斯石油化工科技公司的实验室里,陈磊常常工作到深夜。满屏的数据、重复的试验、细微的观察,构成了他科研生活的日常。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坚守中,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题,让航空发动机“丝滑运转”。 人体运行离不开血液,飞机运转也离不开管路中流淌的各种“血液”——液压油、航空燃油和航空润滑油等。其中,航空润滑油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飞机发动机能否正常运转。 2011年,刚入职不久的陈磊在调研中发现,三代航空发动机使用的润滑油系统存在油泥和结焦严重的问题,这直接制约着国家航空发动机的发展。 “当时国内没有高温润滑油基础油和抗氧剂原材料,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陈磊回忆道。没有原材料,他就联系相关科研单位联合攻关;时间紧迫,他就把全部精力投入研发,经常加班到深夜,周末和节假日也不例外。 2011年底,陈磊团队实现了基础油和高温添加剂的原材料突破;次年,团队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合成润滑油通过严格考核;2020年,产品获得国防科技成果鉴定证书,被权威专家评价为“综合性能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这款润滑油的研发成功,打破了国内高端润滑油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目前,该产品已在中国航发多个研究所的新型发动机中配套试车。 在改进航空喷气机润滑油配方过程中,陈磊通过大量试验和理论分析,发现原润滑油与发动机橡胶密封材料不相容,导致橡胶材料收缩变硬从而漏油。找准症结后,他调整配方,增加环烷基基础油配比,使润滑油与橡胶密封材料接触后产生适度膨胀,彻底解决了困扰某型涡喷发动机的漏油问题。 多年来,陈磊在行业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荣获葫芦岛市科学技术奖多项,省级“专精特新”产品奖5项。 他的突出贡献也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在2017年荣获辽宁青年科技奖,2021年被授予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国防科技工业先进个人称号,今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