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 李丰 本报通讯员 钟炼杰
《工人日报》(2025年11月03日 05版)
13年前,当陈鑫不顾家人反对,放弃收入稳定且离家近的工作,奔赴2000多公里外的陌生城市谋生时,他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动车组的标杆司机,并在“技能国赛”上崭露头角。 从在摸底考试中受挫的迷茫青年,到在“技能国赛”斩获亚军的行业标杆,陈鑫“以技为刃”,在黔贵大地的铁轨上留下了自己的成长轨迹。 拿到第一本火车驾照 2012年盛夏,陈鑫背起行囊,告别父母,独自一人踏上前往贵州贵阳的火车。即便现在,他仍然清晰地记得临别时父母充满担忧和不舍的神情。 “我以前是一名汽车销售,刚转行时,心里确实没底。”怀着忐忑的心情,陈鑫来到了成都铁路局贵阳机务段。轨道上响亮的汽笛声、整备场上一排排整装待发的机车以及检修库内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都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山东小伙深受震撼。 很快,陈鑫便迎来了首场考验——摸底考试。对行业知识了解近乎空白的陈鑫,意料之中地栽了跟头,眼看着同一批来的学员纷纷登上机车、走进驾驶室,开始跟车学习,陈鑫倍感沮丧。 认真梳理弱项和不足后,陈鑫开始上班学现场、下班学理论,把休息时间都用来对照规章逐条抄写记忆、跟着指导书籍逐个认识机车设备部件。 在同事的帮助下,陈鑫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翻译”成自己能理解的文字,写在小字条上贴满了寝室,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巩固。凭借这股近乎执拗的认真,陈鑫用1年时间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本火车驾照。 门外汉成行家里手 “我有克服困难的制胜法宝。”说着,陈鑫从乘务包中拿出了一个泛黄的笔记本。 “在大坡道上,车头和车尾的高度差比一层楼还高,下雨后的钢轨容易打滑,会使机车发生空转,遇到这种情况,要控制机车均匀地撒砂增加摩擦力。”陈鑫指着笔记本上的内容向记者介绍道。 为了尽快提升技能,陈鑫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全部记录在这个小本上。有时,他还会利用休息时间在公寓里举办业务交流座谈会,从同事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凑”答案。就这样,陈鑫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行家里手,并迎来了驾驶高铁动车组列车的机会。 为了把梦想变成现实,陈鑫白天在现场跟班跑车,晚上到车间举办的职工夜校学习。 “学技练技,要从一招一式,一点一滴开始。”对标停车是动车组列车平稳停靠的前提,陈鑫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误差不超过5厘米,只有这样,站台上拎着大包小包的旅客在地标处候车时,才不用多走一步。 凭借精湛的操纵水平,2021年1月,陈鑫作为首趟值乘司机为CR300AF型复兴号动车组在西南地区首次跨省载客运行保驾护航;2023年8月,贵南高铁开通,陈鑫再次作为首发司机值乘。 餐桌上的“技能小考” 2023年11月,陈鑫参加了铁路局举办的技能英才培训班,开班第一堂课,他就深受震撼。“别人的随堂测试,可以达到100分,而我却只有2分。” “错题就是进步的阶梯,我要把每道错题都变成现场案例来理解。”陈鑫怀着失落与不甘,开始了疯狂地追赶。他让自己的成绩一路“涨”高,并获得了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参赛资格。 然而,第一次参加铁道行业的“技能国赛”,陈鑫却因为紧张过度而发挥失常,在赛场留下了遗憾。 2024年5月,铁路局再次开展英才班选拔考试,“跌倒过”的陈鑫在妻子的支持下开始了第二次备考。 “我们家的餐桌成了我的第二个驾驶台,媳妇帮我提问,连3岁的儿子听多了都会咿咿呀呀地问我。”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陈鑫与两个孩子的互动游戏,渐渐变成了他的“随堂小测验”,妻子的手机里也存着上百条陈鑫的“错题集”。 这一次,陈鑫获得了2024年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动车组司机赛项的亚军,并被铁路局聘为“英才班”带班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