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人日报》(2025年11月03日 06版)
本报讯 (记者王维砚)近日,记者从人社部获悉,“十四五”以来,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颁布328个国家职业标准。前不久,新组织开发完成的95个国家职业标准已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这也意味着将有更多劳动者能通过技能“考级”持证上岗,实现技高者多得。 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基础上,根据职业活动内容,对从事该职业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出的规定,相当于技能“国标”,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技能人才评价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劳动者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的重要尺度。 据介绍,这批新组织开发的国家职业标准,主要集中在新职业,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以及养老护理、婴幼儿托育、家政服务、生活服务等民生领域。其中,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等9个是近两年发布的新职业、新工种;金属材丝拉拔工、稀土冶炼工等37个属于重点领域,包括先进制造类19个、数字经济类6个、绿色经济类3个、交通运输与低空经济类9个;会展服务师、花艺环境设计师等51个属于生活服务类,占比53.7%。 技能“国标”的发布对于从事相关职业的劳动者意味着什么? 具体而言,国家职业标准为劳动者提供了清晰的“职业能力图谱”。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翟涛表示,劳动者可以对照标准,了解从事这个职业自己“应该会什么”“应该掌握什么”。 国家职业标准能让劳动者获得的职业证书更有含金量。据翟涛介绍,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要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来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选择培训教材。规范了培训过程和教学内容,也就保证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国家职业标准也为劳动者指引了职业发展路径,提供了晋升职业技能等级的依据。翟涛表示,在很多用人单位,员工的薪酬等级、岗位津贴等,都与职业技能等级直接挂钩,“制定国家职业标准,可以激励劳动者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技高者多得”。 据悉,目前我国实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分为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八个等级,劳动者考级取证后能享受培训补贴、积分落户加分等人才政策。 翟涛表示,国家职业标准尤其是新职业标准的开发正不断提速,人社部将在继续加大组织开发力度的基础上,探索公开征集的方式,面向社会征集相对成熟的标准稿,努力缩短开发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