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劳动争议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及时妥善化解该类劳动争议、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对工会维权服务能力水平的极大考验。
2023年12月22日,某折扣连锁超市突然宣布关闭,其经营主体某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与职工集体解除劳动合同,共涉及董某某等601名职工,引发众多职工不满情绪。同时,超市关闭以及集体辞退职工相关信息,在社交媒体、大众传媒上迅速传播扩散,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上海市总工会接收到信息后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启动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对该起案件作出响应,并安排专人到事发现场接待职工,与企业行政沟通协调,这为后续矛盾纠纷及早化解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市总工会劳动关系工作部会同市职工服务中心成立工作小组,与人社系统各部门进行沟通,制定联合应急处置方案,并在一小时内安排工作人员和法律援助律师到达现场,实地了解事态进展,安抚疏导职工情绪,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按照以往的经验,协商调解、快速履行是群体性劳动争议彻底化解的最优方案。经过现场多轮沟通交流和调查核实,市总工会法律援助律师确认职工诉求主要集中在2023年12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应休未休年假折算工资以及加班费等方面。考虑到涉案人数多、金额大且临近岁末年初,职工诉求趋于多元,加之超市存在资不抵债风险,履约能力不足,市总工会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当即决定开设“绿色通道”。一方面,工会法律援助律师加班加点整理立案材料,指导职工填写仲裁申请书;另一方面,为避免发生职工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款的不利结果,工会法律援助律师侧重采取协商和调解等方式,督促超市及时主动履行法定责任,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也在现场设点办公,当场受理职工仲裁申请并同步开展调解。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仅2天时间,具有共同诉求的大多数职工与超市率先达成和解,527名职工取得仲裁调解书。对于未达成调解意愿的其余74名职工,工会法律援助律师持续提供具有特殊诉求的个性化法律服务,其中65名职工在仲裁庭审中与超市达成调解协议,另有9名职工最终获得仲裁胜诉裁决。在事发不到20天时间内,有550余名职工劳动报酬及经济补偿支付到位,一场可能引发大规模人员聚集的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妥善化解。
文 吴晔 梁冰 顾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