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鲜辣与儒雅(我与一座城)
陈明明《人民日报》(2025年11月03日 第 20 版)
在衢州,无菜不辣,当中尤以鼎鼎有名的“三头一掌”为代表。“三头一掌”指的是用鱼头、兔头、鸭头、鸭掌烹制的小吃,在衢州随处可见。鱼头以红烧为主,加入新鲜的青红辣椒,既调味,又增色。兔头、鸭头、鸭掌用干辣椒和多味中草药调和,辣而不燥。这些看似寻常的食材,经过衢州人的巧手,成了路边摊的主角。慢慢地,吃的人越来越多,“三头一掌”也走进了大小饭店,俨然成为衢州小吃的代名词。 每每有客人来衢州,我都会请他们尝尝“三头一掌”。辣得酣畅淋漓之际,常有人问:“衢州的辣,怎么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是的,衢州的辣,是鲜辣。”每每这时,我都乐于解释。地处浙江西部的衢州,多山多丘陵,生活于此的人们,客观上需要用辣椒来驱寒祛湿。同时,衢州又位于浙、闽、赣、皖四省交界处,随着人员流动和商贸往来,江西的浓烈、安徽的醇厚、福建的甘甜在此交汇融合,形成衢州独有的鲜辣风味。 追溯衢州的饮食变迁史,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声名在外的“三头一掌”,不过几十年历史。对我来说,更喜欢吃小时候就有的烤饼、发糕、麻糍、肉圆、葱花馒头……这些传统小吃种类繁多,经过千百年岁月的积淀,滋味绵长,历久弥新。 一般来说,食物的丰富程度往往与生活的富足成正比。历史上,衢州的经济高峰出现在宋朝,当时衢州城商税收入在浙江仅次于杭州。这样的经济水平,为“南孔”的落地生根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靖康之变后,宋高宗迁都临安(今杭州),孔子第四十八代嫡长孙孔端友率族人随行南渡。宋高宗感念孔氏追随,赐其居于衢州,并建孔氏南宗家庙。全国孔庙虽多,但都是学庙,家庙只有两座,一座在山东曲阜,一座在浙江衢州。这种影响深远,之后近900年间,衢州成为“南孔圣地”,在以其为中心的“300公里文化圈”中,孕育了诸多儒学流派,衢州成为儒学的江南传播中心。 每年,我都会去几次孔氏南宗家庙,既是朝圣,也是学习。这里和曲阜孔庙一样,有大成殿,有银杏和柏树,不同的是,还有思鲁阁。鲁,是孔子诞生地鲁国的简称。思鲁阁,顾名思义就是思念故土。每逢佳节,衢州的孔氏后人便会登上思鲁阁,北眺故里,倾诉离愁。思鲁阁下,立有镇庙之宝“先圣遗像”碑,这是由孔端友根据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名作《孔子行教像》在碑上摹刻而成。 前些年,孔氏南宗家庙对面建起了中国儒学馆。在这里,可以探研儒学,了解儒学的发展脉络、重要代表人物及学派,还能欣赏到不同艺术风格的孔子塑像。 孔氏南宗家庙位于衢州古城核心,与北门街、水亭门两个历史文化街区相连。脚下,青石板路延伸,抬头可见错落的马头墙,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铺。漫步在没有围墙的街区,历史的记忆扑面而来:拱卫“铁衢州”的古城墙,衢州人“三天不见泪哒哒”的天王塔,祭祀“铁面御史”的赵抃祠,供奉南宋大孝子周雄的周宣灵王庙,为明代大儒王玑而立的都御史牌坊,与《聊斋志异》里写到的“衢州三怪”有关的县学塘、钟楼、蛟池塘,见证日军实施细菌战的罗汉井……纵横交错的街巷里,沉淀千年的文脉,在热辣滚烫的烟火气中氤氲升腾。鲜辣的风味与儒雅的底蕴,在此融为一体。 衢州,有热烈的滋味,更有丰富的内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