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回复: 0

向晓盼:地理歌声里,藏着我的教育初心

发表于 2025-11-3 14:27: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物】

向晓盼,2000年出生,洞口县管竹初级中学地理教师、班主任,从事乡村教育工作6年。她将地理知识创新改编成歌曲并用于教学,全网视频点击量近亿次;获县级地理赛课一等奖,所授班级地理学科成绩稳居全县前列。

10月30日,向晓盼用一首自创地理歌为课程“预热”。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顺 摄

【日志】

10月30日,小雨。

今天的地理课开始前,我像往常一样带孩子们齐声唱起《中国地形图歌》。“亚欧东部一条龙,雄鸡昂扬中国红……”清亮的歌声盖过了窗外的雨声,连最腼腆的孩子都晃着脑袋轻轻跟着哼。

看着这一幕,我想起早上收拾办公桌时,从抽屉深处翻出泛黄的笔记本。翻开本子,里面满是2015年我报考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时摘抄的教育名言,还有画得稚嫩的地理示意图。

原来,我已经在乡村教育的路上走了这么长。

15岁时,我为了考上师范学校,每天抱着这本笔记本反复背诵。那时我只有一个简单的念头:将来要当老师,回到家乡的讲台。

后来我如愿走进师范校园,成了一名乡村定向委培师范生——从那天起,我的名字就和乡村教育紧紧绑在一起。我没敢停下脚步,字写得不好,就从横平竖直开始练,一页页描摹;喜欢唱歌,就抱着歌本反复练习,想着说不定哪天能用上。

19岁的我攥着崭新的教师资格证,成了一名乡村教师,执教地理、物理等科目。可刚接手班级时,我就犯了难。孩子们大多是留守儿童,性格内向,不愿互动回答问题;地理课本上的知识点枯燥难懂,有孩子甚至在课堂上打瞌睡。

看着他们躲闪的眼神,我心里又急又疼。怎么才能让他们爱上地理,看到课本之外的辽阔世界?

恰逢学校推行“课前一支歌”活动,我突然想起大学时的爱好。既然孩子们喜欢听歌,那不如把地理知识唱成歌吧!

于是我开始利用下班时间改编,把“季风气候”的成因填进流行曲的旋律,把“34个省份简称”编成朗朗上口的说唱歌曲。第一次在课堂上唱歌时,我心里“直打鼓”,可看到孩子们既惊讶又兴奋的表情,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老师,再唱一遍长江黄河那段!”下课后,平时最不爱发言的龙龙(化名)突然凑到我身边,小声请求。龙龙那时成绩不好,其他科目常“亮红灯”,唯独在地理课上,他会悄悄抬头。

我记得他第一次地理测验只考了19分,却在课后追着我问“为什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后来,他跟着课堂节奏,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啃,不仅自己成绩提上来,还会主动帮同桌梳理难点。生地会考时,他考了88分。毕业那天,他特意跑来告诉我:“老师,地理让我觉得我原来并不比别人差。”

更让我暖心的是,我生日那天,办公桌上多了个小袋子,里面装着两个朴素的发绳。后来才知道,是龙龙用攒了一周的零花钱买的。当我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他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常年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时,我的心像被揪了一下。我没法立刻改变他的生活,却更加坚定,哪怕只能做一盏微光,也要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随着一首首地理歌的诞生,课堂渐渐变了样。《世界地图歌》让孩子们知道了七大洲四大洋的模样,《省级简称歌》让他们轻松记住了各省的名字。一次课外作业中,孩子们根据洞口县的地理特征,写了首《歌唱家乡》:“我的家乡是洞口,位置地处三阶梯;一条河流平溪江,流量较大汛期长……”我把孩子们的作品整理出来,谱上旋律,变成每周的“课前歌”。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孩子敢在课堂上举手,敢站上讲台领唱。

如今,常有人问我:“身边人都考去城里了,你真甘心留在乡村吗?”每次听到这话,我都会想起孩子们唱歌时的笑脸,想起自己15岁的笔记。答案从来不在宏大的叙事里,而在每一双亮晶晶的眼睛里,在每一段藏着知识点的旋律里。

“她只是教书时间短,等走的路长了就不会这么想了。”自创地理歌在网络上走红后,我偶尔会看到这样的评论。

我知道未来肯定有挑战,但我从没动摇过。10年前第一次走进师范院校大门时的壮志,6年前第一次站上家乡讲台时的决心,都在提醒我:我的根在这里,我的价值也在这里。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下周我们学世界气候,能唱新写的歌吗?”我笑着点头,摸了摸最前面孩子的头。

数年教育路,一首地理歌。

我可能永远成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但未来的日子我会把知识唱给孩子们听,做他们认识世界的窗口,做他们永远的“地理歌老师”,用热爱浇灌教育,用初心守护成长。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顺 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