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0月9日,在招贤矿业700米井下,采煤部生产一队队长李学冬正俯身在一台智能化采煤机前,手把手指导28岁的副队长王伟伟进行班前设备诊断。“听运转声响是否平稳、测摇臂温度是否异常、查油窗液位是否达标——按这‘三步法’,就能把设备的‘脉象’摸清楚。”李学冬的声音在巷道中沉稳有力。 王伟伟今年28岁,2022年入职皖北煤电招贤矿业,于2024年5月被矿上聘为采煤部生产一队副队长,是招贤矿业“大学生队官”中的其中一员。只见王伟伟指尖划过截齿根部厚厚的煤垢,突然在一处细微凹陷反复摩挲:“师傅,这里有裂纹!”凭借从老师傅那里传承的绝活,又一次隐患被及时排除。一旁观察的采煤部副部长梁纪康笑着说,“这就是‘望闻问切’的真章,老经验能跟新设备对上茬,才叫真能耐。” 这样的场景,正是招贤矿业人才培育战略的生动注脚。该矿聚焦智能化建设对人才结构的重构需求,创新构建“老中青三代协同、产学研一体推进”的人才梯队模式。在2306工作面智能综放设备安装期间,技术团队连续72小时井下值守,采集3000多组运行数据,为设备调试建立起精准的“健康档案”。 谈及近期工作重点,李学冬表示,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保证4306工作面的正常回采。针对4306机、风巷局部巷道底鼓情况,及时组织对底鼓段进行卧底施工,保证转载机与皮带机正常搭接。同时,为保障4306工作面顺利收作,提前对4306机、风巷停采线处顶板进行超前加固。此外,该队还大力推进标准化创建工作,严格落实集团公司相关要求,对两巷管线、牌板吊挂进行规范整治,全力迎接集团公司四季度标准化检查。 “从师傅身上,我既学做事,更学做人。”王伟伟分享了他的收获。他坦言,师傅不仅将班组管理的艺术、应对突发事故的诀窍和排查隐患的要点倾囊相授,更让他懂得了如何凝聚团队,让工友们不仅在工作中高效协同,更在生活中相互关怀。 “每个参数都是设备的安全密码。”李学冬指着集控大屏上跳动的数据介绍,如今采煤机振动频率、牵引速度、油温压力等12项关键参数全部实现实时传输与智能预警。在最近一次设备试运行中,老师傅凭经验预判趋势、青年技工现场监测、技术员精准记录的多级联动模式,使系统调试效率提升40%。 人才建设需要制度保障。招贤矿业采煤部部长表示,该部门2024年已开展智能化专题培训6场,完成技能认定41人次,特殊工种培训覆盖率达100%。更值得关注的是,“师带徒”绩效激励机制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三违”人次同比下降39%,技能人才占比从32%跃升至64%,青年技术骨干主导的“动态截割优化”等创新成果创效超千万元。 招贤矿业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培养管理途径,针对大学生学历高、理论强,但缺乏现场工作经验的实际,鼓励大学生到一线当班队长,与工人同上同下同劳动,锻炼他们现场管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施“1256强基”人才计划。通过“1年跟着干、2年能单干、5年成骨干、6年领着干”的阶梯式培养路径,系统规划新入职大学生的成长轨迹。优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级体系,打破传统晋升天花板;健全班组各岗位培训矩阵,强化培训方式方法和考核激励机制,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工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和应急能力。以“安康杯”劳动竞赛、岗位描述大赛、“师徒结对”等活动为载体,深化职工素质能力提升,累计结成师徒199对。1-8月份,签订师徒协议80对,兑现激励5.04万元。如梁纪康与张顺、李学东与王伟伟的师徒组合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还培养了新一代技术骨干;利用实操基地和VR培训教室提升技能培训效果。推动大学生班队长作为生产经营管理后备人才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性进行岗位历练、教育培训、跟踪考核、动态管理,截至2025年8月,公推公选20名班队长,其中队长4人,副队长16名,实现100%公推公选,聘任赵宇凡、魏文仡等9名大学生“队官”,切实把有激情、愿作为、敢担当的人选拔到班队长岗位。生产技术部部长张乾龙、征迁环保部副部长刘刚等一批主体专业90后大学生脱颖而出,走上了科级管理岗位,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内生动力。 如今,在招贤矿业,新老矿工的匠心接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坚持‘人才强矿’战略为引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创建平台、创新机制、创优环境,着力孵化人才变量、释放人才活力,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该矿主要负责人表示。(吴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