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回复: 0

29年只做“一粒好种”

发表于 2025-11-5 06:42: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寒地黑土,稻浪翻滚。日前,记者来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看到水稻良田里,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轰鸣穿梭,一簇簇饱满的稻穗被收入仓中,稻穗脱壳,去皮,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后即将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一颗初心的千钧重量

经测算,田友种业自主选育的水稻品种实收亩产最高达1520斤,较常规品种增产21.1%,农民平均增收420元/亩。众所周知,桦川星火大米营养丰富,其中稻花香绵软香甜,珍珠米晶白圆润,深受消费者喜爱。凭借卓越品质,星火大米屡获殊荣,连续两次斩获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入选世界稻米地理标志(县域)品牌100强等多项荣誉,还通过了有机与绿色食品双认证。

丰收景象与卓越品质的背后,离不开田友种业29年只做“一粒好种”的初心与执着。

1996年,那时作为东北农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李艳欣和丈夫张科看到种子被“卡脖子”的问题,没有选择去高薪的科研所,而是毅然决然地回到桦川,在桦川城郊租下30亩试验田,创办田友种业。彼时的国外水稻品种占半壁江山,农民在购买种子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增加了农民的种植成本。这样的背景之下,田友种业凭借着不服气不认输的精神应运而生,立誓“黑土地必须长出中国芯”。

然而,举步维艰贯穿了整个创业期间,田友种业从两间平房起步,组建团队跑遍了三江平原的田间地头,向老农请教,从各地征集、筛选、保存了上千份宝贵的种质材料。终于在零下30℃的育秧棚里研发出第一份改良稻种。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旦被“卡住脖子”,国家的粮食安全命脉就将受制于人。“为国产种子夺回话语权”,这份初心,重若千钧。

一条创新的“快车道”

传统的育种是“看天吃饭”,育种时间长,“十年磨一剑”是常态,但是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时间和试错都是奢侈的成本。面对困境,田友种业坚信必须依靠科技,走自主创新的“快车道”。他将公司有限的利润持续投入到研发中,大刀阔斧地建设现代化的育种平台。

如今走进公司占地8万㎡的育种研发中心,人工气候室、分子标记实验室、单倍体育种室、270 m3低温种质库依次排开,可储存20万份种质资源的“基因宝库”,其中自有材料超过2万份,包括800多份大豆常规及野生资源储备、近9000份水稻储备材料。10万份资源材料可实现60年长期保存,为国家种业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储备资源。

“过去选育一个品种要10年,现在借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海南南繁加代,最快4年就能完成。”研发中心负责人王博士介绍,公司年均配制杂交组合4000余份,水稻、玉米、大豆、高粱四大作物储备材料1.4万份,相当于建了一座“芯片银行”。

科技赋能,黑龙江省第一个圆粒香稻品种便出自这里,田友种业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的分子标记水稻品种“中科902”于2022年通过审定,打破了该类型品种长期依赖外省和国外的局面。

一片稻田的产业升级

科技的突破,最终要服务于广阔的田野。目前,田友种业年种子加工能力5万吨,实现水稻、大豆种子繁育“双万吨”,可为250万亩水稻、200万亩大豆提供优质种源。公司与国内500多家经销商建立“育繁推”一体化服务网络,种子覆盖全省六个积温带,远销吉林、内蒙古、新疆等70余个地区。

“卖种子更卖技术、卖服务”。公司组建30人农技服务队,每年深入村屯开展“田间课堂”200余场,累计培训农民3.5万人次,带动桦川及周边水稻良种覆盖率100%,通过自有高水平的专家团队,制定了从研发到育种的全套发展方案,转化为农民可掌握、可复制的实用技术,教会农民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优质种源催生了完整的稻米产业链。由于种子品质的提升,桦川水稻在加工环节展现出显著优势。以付士米业为代表的加工企业,利用优质原料开发出稻米油等高附加值产品。稻米油富含谷维素、植物甾醇等活性成分,其抗氧化能力和营养均衡性备受市场认可,目前已成为高端健康食用油市场的新宠。

眼下,佳木斯市正全力创建国家级水稻公园,桦川作为百里绿色长廊东部起点,把“种业芯片”写入规划核心区。田友种业计划今后公司每年繁育30个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5个以上。年种子加工储存能力达到5万吨。为龙江打造“北方种业硅谷”再添“田友力量”,为国家粮食安全再添“桦川力量”。

“种业振兴,使命在肩。”从“一粒好种”的初心破土,到科技赋能的加速耕耘,再到服务万亩良田、带动农民智慧转型的产业升级,田友用29年的执着,串联起一个完整的现代种业振兴链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