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0月26日8点,大庆油田中油电能热电一公司技术监督部油化验班的化验室内,班长梅秀金和员工赵彦旭刚从1号机组现场取回涡轮机油和抗燃油样,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一项又一项化验操作。梅秀金紧盯激光颗粒计数仪器屏幕,精准捕捉油液中的“隐形病灶”。这套被他们运用得“出神入化”的检测装备,正是从生产痛点里“长”出来的创新利器。 以往机组换件后,油液污染是公认的“老大难”问题:含水量超标、杂质暗藏,单靠肉眼观察的老办法,很难查出问题根源;外委化验需送往省电科院,不仅无法即时出结果,有时还要排队等待1天,且费用较高。一旦油质“亮红灯”,机组随时面临停机风险。“不能被难题卡脖子!”梅秀金带领班组紧盯这一痛点,摸索出“仪器精测+靶向分析”的创新模式——用激光颗粒计数仪充当“透视眼”,精准锁定油液中杂质的大小与数量,检测精度较老办法直接提升百倍。 前不久,2号机组油样突然出现异常,抗燃油与涡轮机油的含水量、洁净度双双超标。梅秀金带领团队4人,连续半个月扎根化验室,采集300余组油样检测水含量,并用激光颗粒计数仪完成600余次洁净度检测。他们从密密麻麻的数据曲线中寻找规律,不仅精准揪出污染源头,还测算出优化处理参数,为运行部滤油队伍送上“定制方案”,让同类问题的处置效率直接翻倍。团队凭借实时数据调整处置策略,最终确保机组按时启动,避免了不必要的停机损失。 “不是仪器有多神,是我们把痛点摸透了。”梅秀金的话道出了关键。这套在一线练就的“特效药”,不仅破解了机组启停时油质波动的老难题,让检修工作少走冤枉路,更大幅节省了外委化验成本,用班组的硬实力为机组平稳运行筑牢了数据防线。
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