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段时间以来,围绕基层干部出现了不少“标签梗”,什么“躺平式”“侧卧式”“叉腰式”“背手式”“冰箱式”“小油条”“城巴佬”等等,层出的新词不时引发大量讨论和关注。 说起来,这些针对作风之弊的概括确实犀利,创意表达也很生动。比如,“冰箱式”干部指的是“不发声、不发热、不变质”的人员,“小油条”用以形容处事圆滑世故、消极怠工的年轻干部,而“城巴佬”则是说一些干部满脑子“城市经验”、干农村工作水土不服……由于修辞新颖,这些标签非常便于传播,也能够引发大家对于现实问题的重视。身为党员干部,理当有接受批评和监督的胸怀,不妨对照这些标签照照镜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但话说回来,也恰恰是因为这些新词十分吸睛,在当下碎片化传播的舆论生态中,最终往往成了主角,词语指向的复杂现实、深层症结等则没有得到同等的关注。另外,以标签概括现象,纵然简明扼要,却也容易断章取义、引喻失义。而标签太多,逻辑上不够严谨,对于个别干部或现象的批评提醒,很可能在持续转发中,演变为对于基层干部群体的误读。对于绝大多数踏实苦干的基层干部来说,这种“标签梗”听多了,心里多少不是个滋味。于干群关系而言,恐怕也非好事。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政策的执行者、群众的服务员,大量基层干部面对的是“白加黑”的辛劳、“权小事多”的无奈、“众口难调”的棘手,以及“考核如山”的压力。大量辛苦与付出都是“潜绩”,很多时候,我们受益于此而习焉不察。当然,基层也存在一些作风虚浮、干事潦草的干部,对于他们理当批评教育、惩戒处理。但对于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大多数同志,理当给予充分的信任、支持与关怀。特别是对那些想干事却未能成事的情况,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倦怠感、无力感,更应深入分析、找到症结,守护好基层干部履职尽责的热情。 舆论环境也是干事环境。监督与批评之外,提升基层干部工作状态的关键,在于畅通体制机制上的梗阻,完善考评与激励机制,从根子上纠治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比如,“躺平式”干部的背后,有没有“干不干一个样”甚至“多干多错”的问题?“跑步机式”干部的背后,有没有考评体系过分看重外在表现,而不问工作实效的问题?总而言之,发现问题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多多立足基层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破解难点痛点,让基层干部干事有动力、创新少压力,一定更能从精神上鼓舞人。 为基层松绑减负,就是为实干赋能撑腰。营造积极的创业干事氛围,以更科学的指挥棒传递温暖信任,基层干部攻坚克难、服务群众的干劲一定会更足。(杜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