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回复: 0

“春秋假”,放得开还须用得好

发表于 2025-11-6 08:23: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光明时评】
  作者:莫洁(媒体评论员)
  秋意正浓,多地小学生也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秋假”。此前,浙江宁波、广东佛山、四川宜宾等地发布通知,将“秋假”时间安排在11月中上旬,与相邻周末衔接,形成5天左右的小长假。
  “春秋假”,并不是多几天假期那么简单。半学期连续学习之后的短暂假期,将让学生们得到必要的休息与调整,蓄积能量迎接下半学期的学习。此外,秋天气候宜人、景色优美,学生们从密集的课程中抽离出来并进入大自然课堂,能够感受到别样的生机与活力,激发起他们的探索欲与好奇心。这种恰到好处的“留白”,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另外,从寒暑假中挪出几天用于设置“春秋假”,让家庭得以实现错峰出游,不仅成功避开了集中出行时段拥挤的人潮,而且在旅游淡季,机票、住宿等价格都相对高峰时有所回落,性价比很高。据媒体报道,“春秋假”时间明确后,不少旅行社秋季游产品咨询量显著增加,“跟着课本去旅行”等产品备受欢迎,必将为文旅市场发展注入新动能。
  对于“春秋假”,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公众的一大担忧就是,一些职场父母可能与孩子的放假时间不同频。无论是家庭旅行还是孩子在当地参加一些科学营或文博活动,都需要父母陪伴。虽然国家政策倡导用人单位推行带薪休假,但在现实中,“请假难”仍不同程度存在。
  不让新假期成为家长“甜蜜的负担”,由学校或社区提供相应的托管服务完成“兜底”就显得十分必要。博物馆、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也当“动起来”,更好统筹并盘活资源,为中小学生“春秋假”量身打造特色活动,丰富学生假期选择,这也是这些机构实现自身社会功能的应有之义。当然,更为根本的,还是要多方促动带薪休假制度落实。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乡村孩子的“休假难”。不是过年过节,也非寒暑假,要让在外务工的父母返乡陪伴孩子过“春秋假”,有些不太现实。祖辈要做到细心陪伴力有不逮,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又相对匮乏,乡村孩子的“春秋假”很容易滑入“有假无休”的窘境。
  如何填补这一空白,让“春秋假”名副其实?当地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责无旁贷,应同步推出更细致的服务,做好相关安排,积极利用本地资源开展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自然研学等,或通过联合公益机构、专业社会组织等发起“春秋假”公益活动进一步补充供给。例如,在地处山区的湖北省恩施州,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参与“春耕农忙”实践,如此“就地取材”,也别有一番趣味。
  “莫放春秋佳日过”。“春秋假”从畅想到落地,我们已经迈出一大步。下一步,还需在具体的试点实践中不断完善配套、创新探索,加强社会协同,让好政策真正落地,为孩子的成长共同撑起一方新天地。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6日 03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