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张修东
人生旅途,不知要经历多少场次的虚惊。惊出一身冷汗,用不了多久会下汗,心情能平复;而惊得魂飞魄散的事儿,却记忆一辈子,即便多年后回想起来,仍余惊未消。
事情得从四十年前的1985年说起。
8月6日,是每个陶阳矿人铭记难忘的日子。这天,我所在煤矿的中一井田9507工作面底板裂隙突水。时隔两天,每小时最大涌水量已达17940立方米。一周之后,中一井田被淹没,全矿被迫停产。此时的我,加入矿组建的业余通讯员队伍,集中报道突水治水。
那些日子,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井下现场,在垒砌八道挡水墙,以防水患灌入相邻的中三井田,全力保住综采设备和综采工作面;地面之上,运料、辅助、服务大军为了减灾治水跑前跑后。
眼看水患基本得到控制,领导便安排我们宣传科到井下被淹的泵房和水仓录像照相,积累素材。于是,我和陈老师王老师一切准备停当,带着设备来到井下水仓。来自奥陶纪石灰岩层的汪汪浊水浑得让人看不清水有多深,不知道哪里是路哪里是被突水冲坏了的电缆槽。停停拍拍,拍拍停停,我们艰难进行着……
陈老师肩扛摄像机,王老师脖子上挂着相机,我身背充电电池,手拿照明灯,几人均腾出一只手互相牵着。一家人小心翼翼,生怕踩空。从小怕水,更没见过如此场面的我,担惊受怕。往往,怕什么来什么。在自我感觉水面以下比较平坦时,一不留神,一脚踩在电缆槽篦子被冲走的壕沟里,也就一瞬间,一只高筒靴早已灌满了水。多亏身旁的王老师一把抓住了我的衣袖,身材矮小的我几乎被他提溜起来。这时的我,身上接着布满冷汗。
完成拍摄任务上井途中,遇到安监员李师傅,了解缘由后,他对我说:按照自主保安的做法,在这种地方应该脚底板贴着地面,试探着前行的。看我在琢磨,他接着说:不管干什么工作,对于安全,麻痹大意确实要不得。安全意识原来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的,我想。
一场虚惊,发生在水仓里的一场虚惊,在我脑海翻腾好久。“记者”的职业敏感,确实让人觉得必须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裹挟和必须的安全知识作保障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