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两地联手举办BIM岗位技能竞赛
■ 劳动报记者 李成溪
本报讯 2025年度江苏省铁路重点工程BIM岗位技能竞赛日前在北沿江高铁站前5标,世界最大跨度双塔双索面公铁两用无砟轨道斜拉桥崇启公铁长江大桥旁举行。来自沪苏两省市铁路重点工程参建单位的61名选手参与角逐。活动将劳动竞赛作为深化产改的重要实践,通过“以赛促训、以训提技”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让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成为项目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推动信息化技术与工程建造技术深度融合。
本次技能竞赛设置理论考试与实操竞赛两个环节。理论考试部分包含判断、单选、多选及简答题型,系统考查选手在BIM标准体系、铁路工程专业技术规范及相关工程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综合理论素养。实操环节则聚焦实战能力,要求选手在限定时间内运用BIM软件,完成单体构建、组合项目和参数化建模三大考题。题目覆盖桥梁、隧道、房建等不同场景,均随机取自实际工程场景下的作业内容,这种“理论+实操”相结合的竞赛模式,不仅有效地评估了他们对BIM技术的掌握程度,更充分考察了其BIM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中铁大桥局沪渝蓉高铁V标项目部工会主席、总经济师徐雄杰介绍,BIM模型作为贯穿铁路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载体,已超越单一工具的范畴,将原本割裂的规划、设计、施工与运维环节整合为连贯的“数字孪生”生命体,推动铁路工程朝着数字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升级。“传统设计软件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对工程人员能力要求较高,耗时耗力。BIM技术的运用,大幅提升了算量效率,极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减少了人工误差,实现了千米级钢梁顶推做到毫米级精度。”
首届长三角城市园林绿化技能大赛成功举办
本报讯(劳动报记者 朱兰英) 日前,首届长三角城市园林绿化技能大赛暨2025年长三角城市花境营建技能竞赛决赛活动在上海北外滩成功举行。本次大赛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长三角城市生态园林协作联席会议联合主办,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上海市虹口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承办,有专家裁判、38支参赛队等共300余人参加。
据悉,38支参赛单位近230名参赛选手开展了长达4小时的技能角逐,营建完成了38个面积为40平方米左右的花境作品。专家裁判从按图施工、文明施工、安全施工、高效施工、规范施工和整体效果6方面对作品营建进行了评分评鉴。
本次大赛是长三角地区首次以花境营建为载体的综合性绿化技能大赛,得到14家长三角城市生态园林协作联席会议委员城市绿化单位、21家绿化企业的积极响应,并有上海16个区、临港新片区、上海园林集团等18家竞赛牵头单位、25家绿化企业的踊跃参加,是协同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
大赛在多个维度上实现了创新突破。花境设计依据植物生命历程将四个场地区域分别设定为“萌芽”“展叶”“开花”“收获”主题,营造出可阅读、可感知的生态画卷。在内涵层面,38组参赛作品共同推动了花境从传统园艺向深度表达的跨越,完成了从“造景”到“造境”的升华。营建理念上注重将植物运用与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赋予花境更深远的生态意义。功能方面不再局限于观赏,逐步拓展为集功能型、疗愈型与互动型于一体的复合空间,让市民在游赏过程中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