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回复: 0

智能建造赋能品质工程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在湖北平坦原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主坝封顶的现场,数字指挥调度中心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作业,数字化监控平台实时显示着各个作业区的工程量及运输线路——这一幕高效智能的施工场景,正是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项目管理团队通过技术创新攻克复杂施工难题的生动缩影。

作为国家“十四五”能源规划的重点项目,平坦原抽水蓄能电站在主坝填筑过程中,深度融合了多项智能建造技术,实现了从传统施工模式向智能建造模式的转型。这一转型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还大幅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在项目建设初期,项目管理团队便面临着诸多挑战:坝肩高差大、边坡陡峭,且项目地处景区生态敏感区,施工环境极为复杂。为了精准掌握坝基地质情况,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无人机航测+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坝址及周边区域进行了全面的航测,构建了高精度的三维地质模型。

这一技术不仅精准定位了坝基的薄弱区域,还成功避开了薄刀峰景区的核心生态区,合理划定了料场,有效减少了施工对景区植被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AI算法的应用可以自动识别并剔除影响工程量计算的地上物,相较于传统方法,这一技术手段更加高效、准确,成功破解了抽水蓄能项目大面积施工区域测量不便的难题。

智能化装备的深度应用是该工程的亮点之一。项目管理团队启用了基于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的三维激光扫描,这一技术能够在无GPS环境下实现高精度点云采集,从而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施工偏差,并指导参数优化。

针对地下工程,项目管理团队采用了参数化建模技术,而地上工程则通过BIM模型与现场实际地形的精准融合,计算相应的工程量。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项目团队可以自动感知施工进度,并以不同颜色对施工状态进行可视化标记,有效提升了施工进度管理的效能。

此外,项目还综合应用了机械指挥官设备管理系统、无人值守物料验收系统、钢筋加工厂管理系统及各类智能设备,覆盖了原材料入场、钢筋输送、上料、弯曲、锯切等各个环节,实现了流水线全自动化生产。

技术创新始终是攻克施工瓶颈的关键所在。下一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项目管理团队将在混凝土面板施工中继续推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为工程高质量交付与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俊宇 通讯员 陈雪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