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在京蔚高速(原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安家庄特大桥上跨丰沙铁路桥工程中,中铁六局北京公司项目团队创新研发的“长悬臂、小间距、大偏心、高墩墩顶双幅曲线钢桁梁同步转体”工法,攻克了多项行业技术瓶颈,荣获山西省省部级工法,为跨既有线、山区河道桥梁施工提供了新的范式。 安家庄特大桥地处北京门头沟区,上跨运营中的丰沙铁路与永定河。该工程采用双幅曲线钢桁梁设计,左幅为(248+248)米钢桁斜拉桥,右幅为(171+171+75)米连续钢桁梁,转体前双幅最小间距仅4米,施工难度堪称“空中绣花”。 相较于传统桥梁施工,该工程面临四重极限考验。其一,柔性滑道变形控制困难,柔性结构易受环境影响产生不均匀变形,直接威胁转体姿态的稳定;其二,重心偏移与体系转换风险大,曲线钢桁梁存在天然重心偏移,传统砂箱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其三,双幅同步转体精度要求高,需保证转体过程中的有效间距,避免发生碰撞;其四,强风环境下稳定性差,桥址强风频发,常规转体桥无法满足抗风需求。 针对上述难点,项目团队创新研发了多项关键技术。首先,研发了“墩顶柔性转体支撑体系”,通过钢管柱支架与混凝土滑道的组合设计,配合实时监测系统,有效消除了滑道的不均匀变形,确保转体过程中姿态平稳。首创了“大吨位落梁滑块卸落装置”,替代传统大吨位砂箱,不仅解决了11200吨支点反力下的不均匀沉降问题,还实现了精准操控,降低了体系转换的安全风险。最重要的是,研发了“不同径同角速度PLC控制系统”,采用“角速度控制为主、线速度校核”的思路,将双幅角速度差控制在1.2°以内,实现了精确同步转体,同时优化了“3点支撑”转体姿态,并将转体重心顺桥向偏心加大至30厘米,可抵御8级大风,远超常规设计标准。 此次施工不仅保障了丰沙铁路的正常运营与永定河的行洪安全,更积累了大跨度曲线钢桁梁工厂制造、曲线转体、精准合龙的全套经验。其创新工法有效解决了山区、河道场地受限及跨既有线施工的难题,丰富了钢桁梁上跨铁路施工的技术成果,推动桥梁建设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可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重要的技术借鉴。(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鹿红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