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又到了比较寒冷的冬季,犹如自然界的许多蛰伏植物这时期都进入“冬眠状态”一样,人体的生理功能在冬季也会处于较低水平状态,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在进入冬季以后,体内贮藏功能逐渐增加,特别是三九严冬时期,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很多人选择在冬季进补。民间有“入九进补”“冬补三九”之说,这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在严寒的冬季科学进补,能够萌发元气,蓄精养锐,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为来年开春以及全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
冬令进补,除了食补,许多人选择药补。但是,冬季进补尤其是药补,必须讲究科学合理进补,反之,进补不当非但起不到健康养生的目的,反而会有害身体健康。古人曾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就是这个道理。
冬令进补,要遵守“虚啥补啥,不虚不补”的原则。服补药要有针对性,不能无的放矢。气虚者可用人参、黄芪等补气。血虚者可借阿胶、当归之力以补血;阴虚者当用银耳、鳖甲以滋阴;阳虚者则取鹿茸、附子以助阳。如患有单纯的实症(因受外来致病因素的侵犯,或因体内有水湿、瘀血凝滞而造成的种种病症)而无虚症,则不能进补,否则会“恋邪”(原有病情久久不退,甚至恶化)。重要的是要注意禁忌症,如患感冒发烧、急性肠炎等症,不应进补,正在进补的要停止进补,等待疾病症状完全消退,才可恢复进补。中医认为,进补需要忌口。如在服用人参、西洋参时,忌食萝卜、鱼腥和浓茶,以免降低药效。此外,补药宜在早晚空腹或午饭前1小时服用,以使补药物尽其用。
冬令进补,切忌乱补滥补。有人认为,只要是补品补药,吃到肚子里总会收到效果。其实不然,冬令进补最好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一般来说,中年人以健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肾气为主。即使是“虚啥补啥”的补虚,也有讲究,因为体虚分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四种类型。体虚者还常出现两虚之体,两虚之体有以下几种: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气血两虚,既有气虚,又有血虚。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等。不同类型的体虚者,其进补食品药品也不同,而一般患者难以掌握选用如何进补的品种,因此必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于身体虚弱,脾胃消化不良,经常腹泻、腹胀者,首先要恢复脾胃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肠道内生存着多种细菌,它们可分为有益菌和致病菌。在健康的人体中,有益菌占据优势,并保持一定平衡,这对人体健康起着很大的作用。一旦年龄增大、饮食环境发生变化或情绪紧张,肠道内的致病菌增多,人体解毒功能下降,毒素在体内易蓄积,便出现了一系列胃肠道症状。所以,补充有益菌,保持一个良好的平衡环境,是根本之一。酸奶等补充有益菌群的饮品是首选。只有脾胃消化功能良好,才能保障营养成分的吸收,否则再多的补品也是无用。冬令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应以易于消化为准则。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认为冬令只要进补就能强身健体,这种想法是片面的。要使身体强健,进补是一个方面,重要的还需要注意适当的运动锻炼、饮食调整,注意防寒保暖,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养生。
□邬时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