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回复: 0

【助力写作】人民日报文章结构赏析(连载6)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助力写作】人民日报文章结构赏析(连载6)
语用研究与教学

珍惜韶华潜心读书
黄超
“路再远,读书是前途,矿再近,不能背一辈子”,父亲的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95后博士生杨孟平。杨孟平年幼时,家乡的小伙伴会把书掏出来,用书包去背矿石,一天能挣几十元,有一些学生因此辍学。在父母的支持下,杨孟平勤学不辍,并于2015年考入华东理工大学,4年后被保送攻读本校人工智能方向硕博连读研究生。从上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开始,杨孟平坚持每年回乡,开展劝学扶智的社会实践,用自己的求学经历,告诉大家“知识改变命运”。(开头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介绍一位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95后博士生杨孟平依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从而交代文章写作背景,同时,具有启发性或引人深思的事迹开篇,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反思自己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或生活态度)
在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得以赓续。(分论点1,读书对于中华民族的价值)中国人自古崇尚读书,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读书,留下佳话。(事例论证,没有过多的冗余,以两个成语总括式表述古人读书事迹激励着无数的读书人)中国共产党人也是“依靠学习走到今天”。李大钊同志博通典籍、深思好学,曾生动比喻:“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毛泽东同志早在学生时期,就“从早至晚,读书不休”。(事例论证,列点式表述改变国家命运的李大钊和毛泽东的读书事迹,凸显读书的重要性,作为支持文章论点的论据)从这些历史上的读书佳话中可以清晰看到: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总结事例蕴含的道理,呼应分论点,读书可以给予人智慧,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
对于青年人来说,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都需要读书来强信心、增底气。(分论点2,读书对于青年人的价值)深圳快递小哥袁石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实现了大学梦,走上了公司管理岗位;挖过矿、当过汽修工的北大保安张俊成,通过自学考入北大法律系,毕业返乡办起职业学校,让更多贫困学生可以安心读书。读书,不仅带给他们职业发展的跃迁,还有更广阔的人生格局。(事例论证,通过“人物+读书+成果”的结构表述平凡人的读书事迹,“快递小哥”“挖矿”“汽修工”“保安”和“公司管理岗位”“考入北大”“创办职业学校”等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张力地将人物读书前后的职业呈现出来,肯定读书有用论,可以改变人生命运)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只有像海绵汲水一样不断汲取知识,扩大知识的半径,才能不断充实自我、提升本领、增长才干,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步伐。(联系社会现实,阐明读书的意义,读书让人们接触到各个领域的知识,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储备,跟上时代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向书本学习,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引用总书记用语,感悟读书的重要性和魅力)人的青春时光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从“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年轻一代珍惜韶华,潜心读书,敏于求知,通过读书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才能不负青春、不负期待,更好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点明主旨,呼吁人们读书,“人的青春时光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运用情感渲染手法,激发人们的共鸣,“从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历史与现实对比,展现青年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珍惜韶华,潜心读书,敏于求知”和“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等排比句,增强语句的节奏感,突出读书的关键要素和境界,“才能不负青春、不负期待,更好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将前面的内容进行升华,指出读书的最终目的和意义,即服务人民、贡献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