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回复: 6

[今日话题] 巨型吊牌、拉链上锁,能“防蹭穿”吗?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巨型吊牌.png 密码锁.jpg
      “双十一”前后,部分消费者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条款“薅羊毛”的现象再引关注,话题#巨型吊牌防退货#登上热搜,引发热议。A4纸规格的偏硬材料制作巨型吊牌,在衣服拉链上挂一把显眼的密码锁,你觉得商家这些办法能“防蹭穿”吗?欢迎跟帖留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为防“羊毛党”穿完就退
巨型吊牌“横空出世”
近年来,有的消费者购买服饰后频繁退货,往往是藏着吊牌穿几天后,再以“无理由”为由退回,变相“薅羊毛”。
为防止部分消费者“蹭穿”后退货,许多商家选择采用“巨型吊牌防退货”的对策。
巨型吊牌大多采用A4纸规格的偏硬材料制作,通过尺寸与材质增加穿着不适感,进而降低消费者上身外出后申请退货的概率,主要用于女装、礼服等高退货率品类。
对于店家而言,有相当一部分退货商品并非因为衣物本身的质量不好,而是有消费者穿过之后卡着“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节点,利用规则漏洞“薅羊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被“七天蹭穿”逼疯的商家  把衣服“锁了”
小马在某社交平台开了一家线上女装店,过万的粉丝基数让产品有可观的销量。不过,因为遇到太多恶意退货的订单,小马特意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发布了一条视频“诉苦”。
小马说,被逼得没办法了,自从卖了衣服真是什么人都有。他们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买回去拍个照、发个动态,要么穿出去之后再退回来,衣服上都有味道、污渍,售后一塌糊涂。
小马告诉记者,店铺不得已选择从几厘米的小吊牌换成A4纸大小硬质材料的巨型吊牌,这实属无奈之举。
“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本意是电商平台保护消费者权益,却被部分人钻了空子。小马说,自己所在的平台店铺退货率有60%左右,而她朋友所在的其他电商平台,退货率高的能达到90%,尤其以女装品类居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除了巨型吊牌外,记者注意到,北京一服装商家在社交平台发帖,为防止部分顾客利用平台政策“蹭穿”衣服,无奈之下选择在衣服拉链上,挂一把显眼的密码锁。
该商家告诉记者,之所以挂锁,是为了防止客人蹭穿之后又进行无理由退货。
商家表示,许多衣服被客人穿过又退回来,且衣服总是有一股洗衣液味。之前用巨型吊牌防退货,成本高还没效果,所以改用密码锁。“衣服上挂把锁穿出门,大多数人应该还是会觉得不好意思吧。”商家说,密码锁是挂在拉链头上的,不影响试穿。顾客确认收货告知密码,锁就直接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有网友表示理解、支持商家:没有人愿意收到别人恶意蹭穿过的商品。
也有网友认为,退货率高是因为服装货不对板,这样的举措影响试穿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顾客与商家斗智斗勇
如何重塑良性网购生态
商家奇招不断,而消费者也在和商家斗智斗勇。记者搜索发现,社交平台上有大量的“拆吊牌小技巧,再也不怕退换货”的教程,教人们怎样无损拆吊牌后又恢复原样。
“巨型吊牌”是应对“穿完就退”的“奇招”吗?网购退货率居高不下,又该如何重塑良性的网购生态?
针对“薅羊毛”现象,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教授崔丽丽提出了一种具体的解决方案:“打击羊毛党最好引入消费者信用评级,对退货率高的消费者采取提高保费费率的手段,商家侧也可以开通类似于高额退货险的服务。”
她还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应建立更为公平的仲裁机制、信用评价机制,平台负责从具体操作的制度层面和技术角度落实,商家应适时参与到对消费者进行评级的类似机制中。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认为,面对高退货率的困境,巨型吊牌或许能解商家一时之困,但并非长久之计。
李鸣涛表示:“像女装这类快消品退货率长期居高不下,部分原因可能是款式规格不合适,也有一部分消费者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这种现象造成商家端退货率高,整体的运营成本快速上涨。商家将退货的衣服二次销售,新收到货的消费者信任感会有一定的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巨型吊牌在物理层面虽然有效降低退货率,但是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李鸣涛进一步分析,解决电商平台高退货率问题,需要思考买卖双方如何重构信任,平台应该探索更加完善的保障机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七天无理由退货”
不该成为“蹭穿”理由
把衣服吊牌放大到A4纸大小,本质上是为了防止部分人蹭穿多日后,再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恶意退货,进而保护自身利益、减少成本损耗的被动“防御”。这种无奈的应对,短期或许能遏制恶意退货,但长期来看,简单的“物理拦截”治标不治本,反而可能加剧商家与消费者的信任隔阂。
“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初心,是为了让消费更放心,而非被少数人钻空子。要真正根治退货乱象,共建健康可持续的消费生态,还需从多方面着手。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商家更应回归本质,多在提升商品质量、优化商品展示的真实性等方面下功夫。同时,电商平台要及时识别恶意退货行为,细化退货规则,保护诚信商家;也要加强对商品描述的审核,杜绝虚假宣传。监管部门还需完善退货标准,界定“无理由”的边界,既要保障消费者合理权益,又要防范滥用规则的行为,让电商生态更加健康有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