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 蒋菡
《工人日报》(2025年11月11日 08版)
“累麻了!但是有太多收获。”10月29日上午10时许,刚走出赛场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使用油库储运员冯一桐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他参加的是在山东青岛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民航航空油料储运员职业技能大赛。航空油料储运员这个岗位负责接收+存储+发放航空油料。该大赛共有来自全国21家单位的60位优秀储运员同台竞技。 “备赛这小半年,尤其是到最后这三周,我几乎每天只能睡着三四个小时。”冯一桐说,“上一次举办这个大赛还是在2015年,10年后又举办,而且我们公司就选出了我一个选手,很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也为公司争光。” 谈及收获,冯一桐说,一是通过系统训练了解到一些操作的原理,从“知其然”变成了“知其所以然”,技能得到了提升;二是心态得到了磨砺。“在今天的离心泵拆装比赛中,装了很长时间,一开始拆都没拆下来,可能因为参赛用的是新设备,气密性强,一下子把我都搞糊涂了,我告诉自己‘平静平静’,最后总算卡着点完成了!”他说,这让自己充分意识到心态的重要,而这背后还是要有看家本领,有技术心里才有底。 “累麻了”也“赢麻了”是很多参赛者共同的心声。勇夺本次大赛金牌的中国航油华南蓝天广东公司广州机场油库作业二组现场主任江广荣也深感,比赛让自己在储运专业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理论方面,我把相关书籍从头到尾认真研读,吃透了全部内容,构建了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案例和应急操作上,我比以前熟悉多了,面对各种现场状况能更从容应对;技能方面,动手能力提升尤为明显,过去多是局部维修,现在能全流程拆装,对常用阀门、泵的了解更加透彻;更重要的是团队协作性,成员互相鼓励、相互支持,让我坚持下来,也让我明白,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中航油西南储运有限公司储运中心储运员潘勇则表示,他收获的是一面“镜子”。“平时在储运班组里工作,觉得自己技术还算熟练。但此次比武就像一面无比清晰的镜子,把我平时意识不到的细微差距都照了出来。”他说,比如在“离心泵切换操作”项目中,自己对时间的把控、对动作连贯性的把握和顶尖选手一比高下立判,“这让我清醒地认识到,熟练不等于精湛,‘差不多’和‘完美’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面‘镜子’,照见了自身的不足,更照亮了我未来努力的方向。” 大赛也让储运员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岗位。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西藏分公司油库分队长时忠玉做储运员10年了。“十年磨一剑,养成了我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尤其是在高原机场,高寒缺氧的环境中更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所以细节才是储运工作中最强有力的‘密封件’。”他说,“这次参赛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每一个部件拆装的紧迫感、是每一次游标卡尺测量的精准度、是每一步设备衔接的密封性、更是那种把自己‘打碎又重组’的成长。我总以为赛前比拼的是速度和技巧,赛中发现考验的是心态,赛后才懂,最终突破的是那个‘害怕不完美’的自己。这场比赛不仅是一次能力的较量,更是对‘责任’二字的重塑。” 正如中航油青岛国际机场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油库储运员赵今所说:“这是一份平凡中见担当的工作,我们不像飞行员那样引人注目,但每一架飞机的安全起降,都离不开我们提供的合格航油和稳定输送。” 一场比赛,最终赢得奖牌的人总是少数,但每个人都有奖牌之外的收获,这趟旅程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