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湖南着力答好文化和科技“融合题”,推动文化建设数智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湖南特点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路径。
推动数智化赋能、信息化转型
“爆炸特效再用AI(人工智能)跑一遍”“动作捕捉的效果还要微调”……湖南省长沙市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湖南拾意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小屏幕上,各类图层、曲线不断切换跳动,一部微短剧的后期生产流程正在进行中。
“依托园区的‘云、网、算’基础设施,微短剧现在也有‘大制作’。”企业创始人、技术总监陈令军说。
近年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搭建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马栏山数字媒体实验室等22个研发创新平台,集聚起4000余家文化科技企业,不断完善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软、硬件生态。今年10月,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发布关于使用“云、网、算”新基建技术资源的举措,为不同类型主体量身定制优惠扶持政策。
“自建硬件系统,至少要花费几十万元。现在租用园区的云存储、云算力,一年成本才1万元左右。这让我们可以把更多经费投入拍摄和制作环节,提升剧集质量。”陈令军说。
科技的每一次迭代,都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突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文化和科技融合不断催生各类新业态、新应用、新载体。
湖南以“数字新基建”加速文化新设施建设,助力夯实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基础底座。在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中,对文化和科技融合进行了专题部署。“超高清视频算法”等一批攻关项目,突破了视频高性能计算、渲染加速、视频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
近期,《湖南省贯彻落实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的实施方案》印发,明确将人工智能作为推进新质生产力、构建智能经济新形态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文化旅游”成为这一方案明确的重点发展方向,一批具备文化和科技融合潜力的企业、项目和平台,入选重点培育清单。
加快培育新业态,寻找表达新形式
细观湖南近年来爆火出圈的文化新业态,背后都有科技助力。
让烟花不仅绽放在天空,更回响在文化里。走进湖南浏阳润霆烟花集团,可以看到非遗技艺和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戏曲脸谱、华夏图腾、王朝历史……这些带着深厚底蕴的传统文化元素,被巧妙融进产品设计、包装及燃放编排里,成为承载文化的鲜活符号。
今年上半年,润霆烟花集团出口额超1.5亿元。带着中国文化印记的烟火,绽放在更广阔的夜空。“客户喜欢的,不只是绚烂光影,更是里面的中国文化韵味。”集团负责人周志明说。
为文化寻找承载新空间和表达新形式,浏阳市创新出“天空剧院”模式——湖南花火剧团有限公司把焰火、音乐剧、无人机表演结合起来,用“世界元素+国风美学”沉浸式讲故事。
“从卖烟花到卖服务,再到如今卖文化IP,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赋能,让浏阳烟花走向更广阔的领域。”浏阳市焰火燃放协会会长、花火剧团负责人黄成说。
开放“马王堆数字资源库”和湘博品牌的双授权,发布“马王堆纹样数字基因库”……湖南省博物馆建设数字文博大平台,打造“数字汉生活”项目,运用数字化手段,让汉风古韵在数字世界“活”起来。
醴陵陶瓷以新材料、新技术为依托,挖掘文化遗产价值,擦亮醴陵陶瓷文化名片。长沙湘绣企业则采用数据挖掘、图像处理和虚拟仿真等技术,构建集数字化保护、营销和教育于一体的云湘绣平台。
面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湖南加快培育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报业、广电、出版、演艺、文旅等传统业态数智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沉浸式体验等新兴业态,拓展文化发展新空间。
拓宽空间,吸引人才,加大投入
围绕资金、人才、制度,湖南正加速营造协同高效、充满活力的文化和科技融合“生态圈”,拓宽文化发展空间。
最近,湖南省“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系列专场招聘会持续火爆。引才专业清单,囊括人工智能、数字创意、高端制造等多个文化和科技融合重点领域;揽才重点城市,覆盖北京、上海、成都等国内文化人才和科技人才高地。
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万兴科技,携带众多高薪岗位亮相。“企业推出了校招生百万年薪计划,此次省外揽才就是要吸纳人工智能领域顶尖新生力量,支撑公司全球化人工智能战略推进。”万兴科技校招负责人说。
人才,是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最具活力的因素。湖南大力实施“芙蓉人才”计划,创新高校学科设置,打通产学研贯通渠道,让越来越多青年创客、“内容+科技”复合型人才和文化科技领域紧缺人才进驻、扎根、成长。
当前,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成为驱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关键引擎。在湖南大数据交易所,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已经成为支撑起数字交易的8个中心之一。目前,湖南大数据交易所已累计上架数据集产品367个,累计交易额超2.18亿元。
湖南探索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市场化方式吸引全网算料向湖南汇集,把海量数据变成有价值、可交易的生产要素资源。“依托长沙市国家数据标注基地,湖南已累计建成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工业制造等行业50余个高质量数据集,数据规模10万TB以上,服务了50多个垂类AI大模型研发应用。”湖南省数据局副局长胡晓说。
湖南建立文化科技财政专项资金扶持体系,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向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域投入,为融合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今年5月,总规模达3000亿元的湖南省金芙蓉产业引导基金设立文化科技子基金,主要投资文化产业,重点聚焦“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支持产业升级和招商引资。
改革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湖南着力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市场、场所、业务的固有边界,优化资源配置与产品服务供给机制,更好地适应和拉动人民群众轻量化、个性化、品质化、社群化的文化消费新需求。
“发挥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优势,把文化作为提高湖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