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回复: 0

与时俱进的中文水平考试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以考促学 以评促教
与时俱进的中文水平考试
作者:郁云峰(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不断深化,海外民众学习中文的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更是出现爆发性增长。习近平主席在致2024世界中文大会的贺信中强调,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传承文明的载体、增进理解的桥梁。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产品,支持服务国际社会开展好中文教育是中国作为母语国的责任。
9月26日,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在天津落幕。新华社发
  作为中国教育部推出的评测海外学习者中文水平的工具,30多年来,中文水平考试/HSK取得了长足发展,考试体系不断完善,考生规模持续增长,应用领域日渐拓展,已成为广受国际社会认可的国际性权威中文水平考试,在开展国际中文教育质量评价、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服务中外经贸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HSK先后在国内和海外正式开考。1992年,中国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发布《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办法》,标志着HSK开启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步伐。1990年至21世纪初,HSK的考试对象主要是来华留学生群体,内容以考查语法结构为主,试题难度相对较大,考生规模有限,这是HSK1.0版。
  2004年以来,中国开始与各国合作建立孔子学院,海外中文教育得以系统性、规模化发展。面对大量海外中文学习者从零起步、不断进阶的需求,HSK也因应服务对象的巨大变化,进行了改革升级。2006年,在借鉴国外知名考试运营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原国家汉办)成立了专业考试公司——汉考国际,运营推广HSK考试。2009年,中国教育部发布新HSK考试标准,调整了考试内容,按照考试难度分为6个等级,这就是现行的HSK2.0版。
  上述举措有力推动了海内外中文水平考试市场的快速发展。2004年至2024年,HSK全球付费考试规模增长了21倍,年参考考生从3.2万人增加到71.9万人,考点数从34国61个考点拓展到168国1477个考点和3万多个考场。2025年上半年的付费考生达41.4万人,较2024年同比增长19.6%,预计全年可达75万人,累计考生规模将超过850万人。中文水平考试也从单一考试逐步发展成为以HSK为龙头,包括中小学生中文考试(YCT)、商务中文考试(BCT)、国际中文教师证书考试(CTC)等在内的考试品牌矩阵。HSK系列中文水平考试的快速发展映射了国际社会学习中文日益高涨的热情,也反映了高质量中文教育、来华留学和借助中文能力就业创业的巨大需求。
  HSK的发展有效保障了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HSK以中文能力标准为基础的测试模式,体现了权威统一、质量稳定的特点,也发挥了良好的评价导向作用。HSK已逐步成为海外中文教学评估、学生学习评价、教材难度分级,以及外国人来华留学的中文国际标准,在全球得到广泛认可。近年来,HSK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内中文学习的能力评测标准,越南、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泰国等国教育部门将HSK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将HSK考试成绩作为高考等考试的外语水平能力证明。国际社会采纳中国考试和教育标准,也深化了我国同国外教育部门中文教育的合作,完善了国际中文教育和考试网络,为拓展中国教育的全球影响力奠定了基础、贡献了力量。
  HSK的发展有力助推来华留学和中外人文交流。HSK每年约有44%的考生为16至22岁的大学适龄人群,是留学中国的主要生源。遍布全球的HSK考点集考试、来华留学宣讲等职能于一体,是推广留学中国品牌的重要渠道,为扩大我国来华留学生源提供坚实支撑。2016年起,汉考国际依托全球HSK考点和考生资源,创新设立HSK留学中国展,为40多国近90万名考生提供与中国知名大学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为海外学生来华留学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众多中国高校通过HSK留学中国展与海外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开展学术研究、师生交流、联合培养等项目,助力了中外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
  HSK的发展服务中外多领域务实合作。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参与,中国发展也为世界人才提供机遇。HSK每年新增考生中,近60%为19至45岁的青壮年,无疑是懂中文的国际人才蓄水池。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中外产能合作日益紧密,“懂中文的人好就业,考过HSK的人工资高”,在周边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成为共识。大量海外中资企业,以及英国德威教育集团、日本伊藤忠、韩国三星、瑞典斯堪尼亚等跨国公司都将HSK作为实习招募、岗位招聘、员工升职的依据。应广大HSK考生要求,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在国内外举办HSK留学中国展的同时,与广大企业、高校合作推出就业展,为考生提供与所在国中资企业、跨国公司零距离交流的机会,取得了良好反响和积极成效。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深刻变革,以及海外中文学习需求的爆发性增长,国际中文教育正面临着新变化、新机遇、新挑战。这也对HSK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出HSK3.0版势在必行。
  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人类已迈入数智化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面临从统一授课的传统教学到因材施教的智能教学,以及从语言教育到能力教育的深刻转变,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从“三教”传统要素驱动到跨学科人才、大数据和数智工具创新驱动,都对HSK从内容、命题到考试实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二是引领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1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研制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GF0025-2021)(以下简称“等级标准”)。该标准是国际中文教育和中文水平考试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此基础上,构建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规范和指导中文教、学、评、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等各环节,助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时代所需,发展所向。
  三是服务构建中国教育和语言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支持更多国家开展中文教学。随着中文教育进入越来越多国家国民教育体系,服务支持国际社会突破传统中文教学和评测局限,借助中文教育全球网络拓展中外教育合作,扩大中国教育全球影响力,引导海外青年学子积极“留学中国”,都要求HSK转型升级,是HSK面向未来的必然使命和责任。
  现代语言考试是基于语言学、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等发展起来的一套理论和实践体系。HSK从用汉语拼音命名开始,就不仅吸收借鉴托福、雅思等考试经验,更立足中文特色,逐步构建起中文考试自主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等级标准构建了一套全新的中文水平评价体系,创新性地设立了“音节、汉字、词汇、语法”四维基准,并与言语交际能力、话题任务内容构成三个评价维度,用“三等九级”对中文学习者能力进行精准标定。
  对标等级标准的HSK3.0版,将于近日与大家见面。此次HSK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开创性地将分级考试和跨级别考试融为一体,在此前HSK“一卷一试”6个级别考试的基础上,增加跨级别“一卷三试”的HSK7至9级考试。二是继续发挥HSK的评价导向作用,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在强化对汉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查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对涉及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语段、语篇和故事的考查,帮助学习者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三是根据跨文化交际理论在7至9级中增加了对考生母语(现包括英、西、日、韩、泰、蒙、越南语7种语言)译为中文的能力考查。
  综合来看,HSK3.0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主动融入数智化时代。将人工智能发展、大语言模型应用和国际中文教育特点相结合,调整HSK词汇、语法、话题、任务大纲,增加汉字大纲,加大AI命题、AI监考、AI评分,以及个性化AI自适应学习测试产品开发、应用和推广力度,更好服务海内外中文学习者和考生。二是着力培养集聚全球人才。通过优化考试内容、形式,强化中文+专业教育、中文+职业教育内容,加快HSK网考发展,拓展HSK留学中国与就业等服务,进一步发挥HSK教育评价导向作用,推动改进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方法,帮助国外中文学习者更好学习中文、理解中国,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提供重要基础支撑。三是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发挥HSK服务全球,以中文学习者为中心,标准化、权威统一的特性,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服务和治理,努力推动HSK成为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和中文能力测评的国际标准,以此带动中文教育核心标准扬帆出海,助力我国语言、文化、教育服务贸易国际合作。
  回顾HSK的历次改革与升级过程,我们始终坚持三个导向:一是坚持需求导向,不断提升HSK的权威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利用人工智能赋能HSK更好满足中文学习者泛在学习、终身学习的新需求。三是坚持目标导向,充分发挥HSK作为国际中文教育资源整合的纽带作用。未来,我们将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中文水平考试质量和服务水平,深化与国外教育主管部门、知名高校、中文教学机构及国际组织的合作,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教育强国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1日 12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