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回复: 0

“共享专利权”激活职工创新发明“一池春水”​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共享专利权”激活职工创新发明“一池春水”​


■邢承木
据11月11日工人日报报道,11月6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举办首批共享专利签约仪式,两名一线职工陈昊、王哲凡的发明创造专利与转化单位签订技术许可合同,共享专利权。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2024年10月,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出台《职工发明创造与公司共享专利权管理规定》,该规定提出,职工自主开展、自发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创新成果由公司和职工按照一定比例共享,让职工从“成果创造者”跃升为“价值共享者”,必将激活职工创新发明“一池春水”。
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源于职工创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企业与职工的创新关系如同齿轮咬合,缺一不可。电力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领域,一线职工的实践智慧往往是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如陈昊团队研发的《一种直流回路绝缘故障判别办法》,从现场运维痛点出发优化诊断逻辑;王哲凡发明的《一种避雷器金属杆件打磨装置》,直击设备维护效率难题。这些成果印证了“创新藏于一线”的真理。企业的技术迭代、效率提升,终究要扎根于职工的实践探索。而职工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直接带动企业运营提质增效。
职工创新的持续迸发离不开企业制度护航。长期以来,“8小时外发明归属模糊”“创新收益与个人脱节”等问题,让许多职工的创新热情止于“想法阶段”。国网江苏电力的制度创新精准破题:明确共享专利需满足“职工自主开展、自发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创新成果”的前提,通过第三方评估界定权属比例,构建“申请—评估—公示—签约—转化”全链条体系。这种制度保障既划清了权利边界,更搭建了转化桥梁 。陈昊可按20%比例持续获取收益,王哲凡独享38%专利分成,彻底改变了“一次性奖励”的传统模式,是企业专利收益分配的一次大胆探索。
共享专利权制度的探索价值远超个案本身。对职工而言,它突破了工资总额限制,让创新收益看得见、拿得稳。“专利收益1万元,个人就能分2000元”,对陈昊来说,这笔钱收获的不仅是物质回报,更是职业尊严与创新成就感。对企业而言,制度形成的“创新正循环”成效显著:首批专利签约后,第二批共享专利评审会随即召开,更多职工主动投身创新。这种双赢格局,正是“多劳者多得”“创新者多得”理念的鲜活实践。
从行业发展视角看,这一制度为企业创新激励提供了可复制经验。它巧妙平衡了“个人智慧”与“企业平台”的关系,既尊重职工业余创新的自主性,又通过企业渠道实现成果转化价值最大化。相较于传统职务发明认定中“主要利用物质条件”的模糊地带,该制度以明确标准消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让“下班后的发明”不再面临权属争议。​
创新之道,需聚合力、激活力。国网江苏电力的实践证明,企业唯有把创新权益还给创造者,才能让智慧火花燎原;职工唯有依托企业平台转化成果,才能让创新价值落地。当“共享专利权”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必将形成“职工敢创新、企业善支撑、成果能转化”的良性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