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回复: 0

技术员张恋:5年闯三关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dqqjk 于 2025-11-11 17:11 编辑

技术员张恋:5年闯三关
◎刘光贤 李贤
初冬的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柴里煤矿,寒意渐浓。主井口40米高的天轮支架上,机电工区主管技术员张恋正全神贯注地校准设备,他手中的卡尺稳如磐石。“水平度偏差0.1毫米,达标!”对讲机里传来沙哑却坚定的声音。这个被工友称为技术达人的“95后”技术员,正带队进行主井天轮检修。有人递给他一瓶水,他微笑道:“环境越艰苦,越能练出真本事。”

这句朴素的话,是张恋扎根煤矿5年的真实写照。从初入矿井的青涩大学生到独当一面的机电技术骨干,张恋的成长之路充满了对技术的痴迷与攻坚克难的“较真儿”。

1995年出生的张恋初到煤矿时,井下复杂的机电系统曾让他深感震撼。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他的身影出现在井下各处,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不同设备的“脾气”。这份痴迷催生了区队首个专利——“可调式电缆穿墙管”,它使电缆调整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10分钟。

而真正让他崭露头角的是副井提升机双变频器系统攻关。当时矿上主提升机仅有一套变频系统,如果在交接班期间发生故障,可能导致矿井超员的重大风险。张恋深知“提升机是矿井的咽喉,必须万无一失”,于是带领团队设计出双变频切换系统。为验证极端工况下这套系统的可靠性,他在提升机房蹲守72小时,记录下30多次模拟切换的数据,最终实现主备变频器20秒内无缝切换。该系统投运后,提升机事故率同比降低10%。

成长的挑战接踵而至。2024年11月,张恋勇挑重担,带领区队打破外委施工传统,首次独立承担主井天轮更换任务。面对直径4米、重达5吨的“铁疙瘩”和高精度安装要求,张恋大胆采用激光定位技术。首次测量遭遇大风,井架微震导致螺栓孔错位后,他裹着大衣蜷在电脑前3天,硬是编出一套“补偿算法”。更换天轮施工期间,他多次攀爬40余米高的主井井架,在凛冽寒风中手持精密仪器反复校准,最终实现零失误安装,并为矿井节约成本15万元。

张恋的“较真儿”在矿上出了名,这股劲头让他在西风井风机改造中再立新功。2024年12月,面对总重80吨的西风井风机的安装任务,他深入研究,确保提前1周完成。风机试运行时,他发现风速与需求差距大,即使将频率降至44赫兹仍未达到最优状态。面对工友的疑虑,他与通防技术人员蜷缩在闷热的通道里反复验算3小时,最终将频率降至42赫兹,同时将风叶角度从+3度调整为+6度。这一组合拳在满足风量要求的同时,将风机效率提升至75%。“这两个小举措每年可节省电费50万元。”机电工区党支部书记井长辉赞道。工友老郭笑言:“由生产厂家安装需要90万元,他这哪是‘较真儿’,分明是‘抠门’抠出金矿了!”

这三关的淬炼,让张恋从技术门外汉成长为区队技术“领头雁”。

别看张恋工龄才5年,他已经开始带徒弟,且自有一套带徒方法。在西风井风机控制柜前,他手把手教徒弟接线工艺:“剥线多露1厘米,就多一分短路风险!”他独创的“匠人三法则”在矿上出了名:原理图必须手绘、螺丝必须三次复检、故障必须溯源到根。今年3月,徒弟赵益奎在软启装置安装中接错线路,导致电机过热报警。张恋没批评他,而是带着他蹲在现场,用万用表逐段检测到凌晨3点。“看见了吗?这根黄绿线没接地,差点酿成大事故。”赵益奎抹着眼泪说:“师傅,我记住了。”“责任心必须刻进骨头里。技术会更新,但‘把每一步做对’的‘较真儿’劲不能丢。”在张恋的悉心带教下,赵益奎成长迅速。如今,他也学着师傅的样子,带着新徒弟蹲在设备旁讲“接线经”,让“真严细实”的工匠精神在岗位上接力传承。工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张恋的徒弟,拧螺丝都比别人多转半圈。”

5载井下岁月,这位“95后”技术员以“较真儿”精神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用实干担当诠释了新时代煤矿青年的成长轨迹。张恋的成长故事证明:在千尺井下,青春同样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