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回复: 0

小阵地释放“大能量”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铁十七局建筑公司以工作室为支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出版日期:2025-11-11   A03版●企业   山西工人报  

本报记者司雁通讯员孟晓

在中铁十七局建筑公司,一批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正日益成为企业技术攻坚与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这些扎根项目一线的 “小平台”,通过精准对接行业前沿与实际需求,将一线职工的“金点子”淬炼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探索出一条以职工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走进位于太原市小店区的“吕修峰职工创新工作室”,技术骨干们正围绕建筑模型展开热烈研讨。“我们就像公司的‘技术急诊室’,项目上遇到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我们就牵头组织会诊、集中攻关。”工作室主任吕修峰介绍。这个50平方米的空间虽不宽敞,却能量十足。成立一年多来,已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3项、发明专利4项,获得各类创新成果及省部级以上奖项42项。

在晋中市寿阳县,“贺海荣职工创新工作室”将目光聚焦于建筑“外衣”的智能化与绿色化。这个130平方米的平台汇聚了高校学者、资深工程师和拥有二三十年经验的高级技工,形成了独特的“产、学、研、用”融合模式。他们研发的“手自一体化智能静音窗户”“基于OLED显示技术的高透光度查询机”等创新产品,在全国大国工匠创新交流会上备受关注。

“崔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专注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深度应用。从重庆沙坪坝项目斩获全国BIM大赛金奖,到晋城文化艺术中心项目荣获中国安装协会科技进步奖,崔涛带领团队将BIM技术应用于20余个工程项目,通过数字孪生提前预见并解决施工难题,显著提升了工程质量和建设效率。

“刘晓红媒体创新工作室”作为公司级创新工作室,在媒体技术与品牌传播领域展现出创新活力。工作室主导研发的“智能窗户反复启闭耐久性测试系统”成功获得发明专利,有效降低了产品售后成本,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110万元。

该公司工会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大对创新工作室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职工立足岗位、大胆创新,让这些扎根一线的“小阵地”持续释放驱动发展的“大能量”,为建筑行业科技进步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