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回复: 0

《怒刺》:微光成炬,照亮历史长河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何波(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高级编辑)
  将抗战的宏大叙事融入微短剧的轻量化表达,《怒刺》凭借独特的艺术特点,让烽火岁月中的奋斗与坚守跃然屏上,直抵人心。该剧以华北抗日锄奸团的真实史料为蓝本,背景设定于1937年天津沦陷、日军扶植傀儡政权的危难之际。作品聚焦叶清轩、白鸽等爱国青年,展现他们在民族存亡关头的信仰抉择,讲述中华儿女顽强抗敌的感人故事。
  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这部剧作大胆融合悬疑、动作、谍战等多种类型元素,让人物的命运转折与信仰抉择在紧凑的剧情推进中显得格外扣人心弦。故事在一场激烈枪战中拉开帷幕,迅速将观众带入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每集虽然只有十分钟左右,却凭借干净利落的剪辑与环环相扣的情节,不断强化戏剧张力。从宴会觥筹交错间的较量,到仓库夺枪的搏斗,再到密室中的突围,场景不断切换,烘托出危机四伏的氛围。而双重身份的迷局、意想不到的背叛与关乎生死的抉择,更持续牵引着观众的情绪。如此快节奏的叙事方式,让那个特殊年代里分秒必争的危机感与紧迫感跨越时空,直击心灵。全剧既采取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又保持了历史题材的厚重感,实现了艺术感染力与大众观赏性之间的巧妙平衡。
  该剧采用微观史叙事策略,以小人物成长折射大时代变局。叶清轩、白鸽等角色的命运轨迹,并非孤立的个体故事,而是抗战年代无数爱国青年的精神缩影。叶清轩利用日伪治安军司令齐克敏外甥的身份作为掩护,在敌后开展斗争。锄奸团的年轻战士白鸽在战火洗礼中不断磨炼,在运输抗币、掩护同伴建立电台等任务中快速成长起来。他们虽从家仇私怨出发,却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引领下逐步实现精神升华,最终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救亡的洪流,个体命运与国家存亡紧密相连。剧终之时,叶清轩那句“我身后还有千千万万个我们”,既是对个人信仰的总结,更超越时空,升华为正义力量不可阻挡的集体宣言。
  该剧以贴近当代观众的创作视角,将厚重的抗战记忆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命体验。剧中叶清轩与白鸽之间的情感发展细腻而真挚,二人从初识时的试探戒备,到并肩作战时的信任依托,情感脉络与剧情主线交织并行,让战火中的革命情谊更具感染力。而作为叶清轩好友及其名义上的未婚妻,丁姗姗的转变同样令人动容。她本是娇纵任性的富家小姐,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与身边人的感召下,逐步挣脱个人局限,加入革命斗争。尽管这一过程在叙事节奏上略显仓促,但她身上所绽放的人性光辉,依然折射出特殊年代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这些贴近当下情感逻辑的刻画,有效减少了历史叙事的距离感,让英雄人物的形象更加血肉丰满。
  时代背景的细致还原,也为这段历史叙事赋予了坚实的质感。剧中的建筑、街巷精准复现了1937年的津门风貌。法租界的浮华喧嚣与老城区的破败凋敝形成强烈对比,暗喻着那个年代社会的深层矛盾。这些细节强化了历史厚重感。当观众从中看到祖辈的影子、感受到战争的创伤,历史便化为可共情的集体记忆,成功连接了过去与现在,引发广泛而深刻的共鸣。
  《怒刺》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汇聚国内一线战争题材创作班底,为抗战题材微短剧创作树立了高品质样本。该剧通过红果短剧、爱奇艺、优酷等平台同步播出,充分发挥微短剧文艺“轻骑兵”的优势,以快节奏、强冲突的叙事风格与热血燃情的精神内核,契合Z世代的观赏习惯和审美取向。这打通了历史题材与青年观众的审美隔阂,成为传递民族精神、筑牢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横屏设计亦适配网台同播的形式,为大小屏用户带来高品质体验,扩大红色题材传播影响力。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怒刺》与《马背摇篮》《山河回响》《坐标》等一批微短剧精品,成为抗战主题创作的亮丽风景线。这些作品以体量之“轻”承载历史之“重”,以青春之“活”诠释信仰之“深”,以传播之“快”穿越时空之“远”。它们以富有感染力的微叙事,架起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让那段烽火岁月的精神密码,在方寸屏幕间被生动解码、深刻铭记、永续传承。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2日 15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