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天津工人报 》( 2025年11月13日 第 03 版 )
11月10日清晨,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一钻井公司70176钻井队队长金科踩着满地白霜,疾步走进位于东北某地的钻井现场,手中冬防保温清单上的每一项都打了醒目的对勾。寒潮虽未正式抵达,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设备御寒战”已在呼啸的北风中拉开序幕。 “寒潮预警!夜间温度将跌破零度,所有保温措施必须在天黑前落实到位!”金科的声音在钻井现场回荡。面对即将来袭的寒潮,70176钻井队提前行动,确保各类设备在严寒中依然运转正常。 寒风不断往衣领里钻,管道旁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技术员王修晔蹲在地上,双手冻得通红却动作不停——电热带沿着管线一圈圈仔细敷设,接头处特意多缠了两圈加固。工友杨继刚稳稳扶住管线,华树国则紧随其后铺设阻燃布。三人配合默契,如同经验丰富的搭档:电热带铺设完毕,厚实的毛毡立即裹覆上来,外层再覆盖阻燃布,最后用铁丝每隔20厘米扎紧一道。不到半小时,三条管线便齐齐“穿”上了三层保温层,触摸上去严实紧密。 “管线要保暖,设备的‘心脏’和‘眼睛’更不能受冻!”钻井队党支部书记张宗博的声音从保温棚方向传来。棚体采用加厚帆布搭建,在风中猎猎作响,几名工人正将防风绳牢牢固定于地锚,脚踩在冻土上发出“咚咚”声响。“棚内安装了小型锅炉,必须确保柴油机机房温度稳定在10℃以上。”张宗博说着拿起特制保温套,弯腰套在立管的泵压表上,并用手按压边角确保贴合:“压力表是设备的‘眼睛’,一旦受冻就无法准确读数;泥浆泵安全阀、闸门组等关键阀门,都必须用专用保温棉严密包裹,确保冬季开关灵活,绝不卡滞。” 这场“御寒战”,70176钻井队不仅行动“早”,更注重“细”。“往年做到‘大面过得去’,今年必须‘寸步不含糊’!”公司东北项目部负责人温广波说。他们查阅了历年冬防记录,梳理出23项关键部位操作清单,从泵房到罐区,连阀门的保温厚度都标注得清清楚楚。队里还自发成立了“冬防检查小组”,每天收工后,组员们持手电筒逐一细致检查:保温层松动立即重新绑扎;电热带接触不良马上断电重接,绝不将隐患留至次日。 “夜班值守更不能松懈!”副队长穆旭翻开巡检记录册,页面上密布着各项数据:22时,管线温度8.5℃;0时,保温棚内温度10.3℃……他指着记录说:“夜班师傅每两小时全面巡检一次井场,手持测温枪,手触脚感并用,管线温度相差0.1℃都如实记录,保温棚稍有漏风立即修补,绝不让设备受冻。” 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设备冬防保温工作已全面完成,但70176钻井队的守护并未停步。王修晔手上磨出了新茧,张宗博脸颊冻出了红痕,夜班师傅的棉鞋沾满霜花,却无一人叫苦喊累。 当寒夜降临,钻井平台上的钢铁设备披着“温暖铠甲”持续轰鸣运转。这些钻井人如同忠诚的守夜卫士,以双手的温度、默契的配合和全天候的坚守,守护着每一条“石油动脉”,也为这个冬季的能源保供筑起了一道最温暖、最坚实的防线。 本报记者高竹君通讯员胡尹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