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天津工人报 》( 2025年11月13日 第 03 版 )
在天津港保税区海港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现场,一栋栋高楼正拔地而起,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从最初的地基打桩、主体结构施工,到如今的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等二次结构施工,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天津公司海港片区城市更新项目部的全体员工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将匠心注入“好房子”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晨曦初露,刘若尧、涂文奇等一线青年管理者已穿梭于忙碌的工人与轰鸣的机械设备之间。他们手执工程进度表,目光在建筑实体与表单数据间往复切换,仔细核验每一道工序的合规性与完成质量。 在楼内二次结构施工区域,当发现工人进行墙体砌筑时,墙面平整度与垂直度的测量间距存在细微偏差,他们立即叫停作业。“师傅,墙面砌筑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要求,任何一点偏差都可能影响今后的居住美观。”刘若尧耐心解释施工规范,并协同工人现场整改,直至完全达标。一天下来,他需要对一栋约7000平方米的楼宇进行全面巡查,不遗漏任何一个施工点位,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设计与质量规范。 尽管寒风凛冽,面露疲惫的刘若尧依然语气坚定:“工程质量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抠’出来的。哪怕是最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埋下日后的隐患。”面对复杂的施工界面与层出不穷的挑战,项目团队始终目光如炬、信念如磐。无论是不同工种之间的交叉作业协调,还是突发的材料供应问题,抑或是施工流程的优化指导,他们总能从容应对。每当遇到技术瓶颈,大家迅速聚拢在图纸前热烈讨论,新颖的思路与大胆的设想不断碰撞,常常能为棘手问题找到巧妙解法。 在建材存储区,运输砂浆、钢筋等物料的车辆正排队等待抽检。每批新进场的钢筋都需按规定抽样送检。事关工程结构安全,容不得丝毫马虎。试验员王一希在钢筋堆放区停下脚步,按照标准流程,从不同部位、不同规格的钢筋中抽取样本,动作熟练而利落。完成钢筋取样后,他又选取不同型号与强度等级的砂浆,准备开展下一步检测。 “每一批进场建材都关系重大,必须严格把关。”王一希一边低声自语,一边将样本仔细封装入采样袋,并准确标注信息。在混凝土浇筑期间,他还需同步制作混凝土试块,以便后续进行强度验证。 就这样,从现场巡检,到与监理单位沟通验收安排,再到施工资源的统筹调配,项目部员工坚持每一项工作都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全力保障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 夜深时分,项目部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刘若尧和同事们或对当日施工质量进行复核,或整理安全检查记录,针对发现的问题逐一复盘,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和防范。灯光下,他们的身影虽略显疲惫,眼中却闪烁着执着的光芒——那是秉承工匠精神、筑造精品工程的坚定追求。 本报记者王洪宇 通讯员吕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