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回复: 0

新型储能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新型储能在中国发展迅猛,截至2025年9月底,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成为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重要力量。

技术创新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障。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分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夏清分析指出,中国通过构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机制,成功推动了新型储能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储能政策从早期的“新能源配储”向容量补偿、现货交易等市场化激励演进,为储能确立了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并拓宽其价值实现渠道。在清晰的机制引导下,市场侧响应积极,实现了装机规模的跨越式增长和系统成本的大幅降低,2022年以来下降超50%。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能源部前部长朱棣文认为,中国在大型风力涡轮机、电池储能和核反应堆建设成本控制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近年来,中国储能企业抢抓市场机遇,依托先进技术和供应链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当前,中国储能产业技术格局正由单一走向多元,不同技术路线多元并进,锂离子电池仍占主导,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新技术加速示范应用。专家建议,中国还应深入推进新型储能的国际标准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国内外标准协调对接,在国际产业生态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本报记者 韩培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