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回复: 0

改革向基层延伸 变化在职工身边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 刘建林 李彦斌

“一直以来,井下夜班都是第二天早上7点收工,现在夜班作业时间缩短到凌晨3点半,能赶上送孩子上学了。”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西山煤电)官地矿,井下工人因为能抽时间多陪家人而欣喜。据悉,今年以来,该矿以综采二队和掘进三队作为试点,一队一策,优化作业安排,缩短夜班时间,实现了“减时不减产”。

“三班倒”是各煤矿延续多年的生产“铁律”,如今得以突破,正是西山煤电基层矿厂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的成果。这也让职工真真切切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

2024年以来,西山煤电结合企业实际,创新构建“31791”指标体系,通过14个部门联动考核,设立200万元年度专项绩效考核资金,形成“考核指标量化+动态跟踪管理+闭环责任传导”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分类分档、精准考核体系

西山煤电“31791”指标体系即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91个三级指标,以“分类分档、精准考核”为核心,从组织领导、思想引领、素质提升等维度构建了层次分明、权责清晰的考核框架。

以一级指标“构建职工技能提升体系”为例,该体系下设“优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发挥技能竞赛引领作用”等5个二级指标,形成“培训-评价-激励-创新”的全周期技能提升闭环。其中,“创新职工技能评价方式”指标细化为“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覆盖率”“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比例”等可量化标准;“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则通过“合理化建议采纳率”“创新成果转化效益”等具体数据进行评分。

“考核体系根据基层单位性质分为‘矿井、地面生产、区域公司和整合划转’三类,实行差异化评分标准,确保考核与单位实际经营目标高度契合。”西山煤电工会主席孙春生介绍说。

此外,西山煤电设立200万元“产改”专项考核资金,根据考核排名和指标完成质量精准兑现。比如,对“技能竞赛引领作用”指标排名前三的单位,额外给予培训经费倾斜;对“民主监督机制”落实不力的单位,则扣减相关部门绩效分值,形成“考核结果直接影响资源分配”的刚性约束。

指标体系鼓励基层改革创新

今年,西山煤电通过职代会确立了“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减少职工作业时间,让职工远离危险区域,将危险区域变为安全区域”的目标,官地矿率先优化作业安排,实施了夜班改革。

屯兰矿则通过“一人一档+一物一码”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职工刷脸即可领取劳保用品,岗位变动时自动推送新岗位安全培训资源;西曲矿为近两年入职的175名大学毕业生量身规划成长通道,分“入职培训—岗位实践—导师带徒—考核评价”四个阶段精准培养,实行3个月一个周期的轮岗制,让新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空间。

“基层矿厂纷纷亮出了各自的特色做法,我们结合‘产改’特色项目申报机制,组织评选优秀实践案例并进行推广。”孙春生表示,通过考核结果与薪酬深度绑定,激励基层改革创新,成为西山煤电深化“产改”的重要方法。

在激励基层单位“分道赛跑”的同时,西山煤电“31791”指标体系始终让基层成为聚焦点。

以马兰矿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为例,职工教育培训中心配合新建智能化工作面建设,开展多轮次全覆盖专项培训;技能大赛新增综采智能化集控工、综采智能化巡检工、云计算等工种;技能等级与岗位晋升、薪酬调整直接挂钩,月工资差额可达2000多元;高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在全矿职工占比从2021年的不足三分之一提升至目前的三分之二以上,高技能人才担任基层干部有80余人,担任副队级以上干部有100余人。

“我成功转型为‘脑力劳动者’。”马兰矿支架巡检工张浩伟通过专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了调试智能化电液控支架、编写动作程序代码,成为智能化工作面第一批支架巡检工。

职工身边的“改革事”越来越多

“前不久,自助洗衣中心智能化改造后,一人一码一柜,存取衣服,10余秒就能搞定,方便多了。”西铭矿掘进三队职工郭泽平说,以前存取井下工作服,排队半小时是常态。

数百米的井下,矿工们要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中忙碌10余个小时,身上的棉服总是湿漉漉的。“之前的更衣柜不通风,衣物干不透,还容易发霉。”郭泽平说。

现在,西山煤电广泛推广的智能衣柜,利用空气能技术,实现热空气与湿空气的不间断对流,夏天除湿烘干,冬天加热烘干,让矿工能穿到干爽衣服。工服衣领里缝制防水芯片,记录矿工的身份信息和清洗状态。

此外,持续提升班中餐品质,变着花样让矿工“吃得热乎、健康、美味”;实施安居工程,太白佳园住房项目按期完成,玉门小区18栋住宅楼拔地而起;自主研发职业健康数智化管理平台,实现近4万名职工健康数据实时更新,发出高风险预警100余次,干预慢性病患者5000余人……职工身边的“改革事”越来越多,正是西山煤电充分发挥“产改”主体作用,高标准启动“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工作的真实写照。

在牵头推动“产改”落实落细落地的同时,西山煤电工会用改革精神不断创新工会工作。比如,打造“3110”帮扶机制,仅2024年帮扶慰问困难职工、工伤病员等2.2万余人次,发放各类慰问金、救助金914万余元;推动职工(劳模)疗养体验扩容提质,将过去的夏季疗休养拓展为全年疗休养,疗休养地点从省内拓宽至华东、华南等地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