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回复: 0

【助力写作】散文写作必备的“4类素材库”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散文写作必备的“4类素材库”,从此告别“提笔就慌”
来源 彭胜发 百发写作投稿课堂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心里有些感触,想写篇散文记录下来。可刚打开文档,脑子就一片空白。要么觉得日子平平无奇,没啥可写;要么想起几个模糊的片段,却不知如何下笔,最后只能叹口气,关掉页面。

别担心,这事儿几乎每个写作者都遇到过。问题的关键,往往不是缺乏技巧,而是肚子里没“存货”。

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个特别实在的方法:建立4个专属你的散文素材库。这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一个能随手用的“工具箱”,帮你把散落的生活珍珠捡起来,串成项链。

  第一个库:感官记忆库——留住生活的“味儿”

散文最打动人的,往往是那些能调动读者感官的细节。这个库,就是专门存放这些“感觉”的。

记味道:老家厨房的油烟味、雨后泥土的腥气、外婆衣柜里的樟脑丸味、秋天糖炒栗子的焦香……一种味道,背后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场景。

记声音:夏夜的蛙鸣、午后巷子里收废品的吆喝、爸爸看新闻联播的电视声、踩在积雪上“咯吱”一声……声音是时间的背景音。

记触感:母亲粗糙的手掌、晒过太阳的棉被的蓬松感、第一阵秋风拂过皮肤的凉意、儿时那块滑溜溜的鹅卵石。

怎么用?当你写到“童年”,不再是空泛地说“我好怀念”,而是可以写:“我至今记得,奶奶家那张竹席,躺上去那冰凉的触感,以及耳边永不间断的知了声。”画面感立刻就来了。

  第二个库:物件观察库——小物件里的大文章

我们身边的小物件,是承载情感和时代的容器。有意识地观察它们,你的素材取之不尽。

观察“老物件”:爷爷那把搪瓷掉了的茶缸、外婆那台踩起来嗡嗡响的缝纫机、一本写满批注的旧书、一沓泛黄的火车票。

留意“新玩意”:孩子收集的奥特曼卡片、年轻人桌上琳琅满目的手办、手机壳里塞着的拍立得照片。

怎么用?比如写父爱,可以写“父亲有一个棕色的旧皮包,边角都磨得发白了。他每次打开,都先是一股旧皮革味,然后才是我最期待的糖果香。”一个皮包,就把沉默的父爱写活了。

  第三个库:人物速写库——存下那些鲜活的面孔

生活中遇到的人,都是你笔下最生动的角色。不用写全貌,捕捉几个特征就够了。

记特征:楼下早餐店老板娘笑起来眯成一条缝的眼睛、总在公园下棋的大爷永远端着的那个保温杯、地铁上靠着门框打盹的打工人的疲惫神情。

记对话: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零星对话、邻居见面时那句“吃了没”的寒暄、孩子嘴里冒出的天真有趣的提问。

怎么用?想写市井生活,就可以写:“菜市场那位卖豆腐的大婶,切豆腐从来不用秤,一刀下去,准是两斤。她常说:‘我这手,就是秤。’”短短一句,一个人物就立住了。

第四个库:瞬间感悟库——抓住思绪的闪光点

有时候,一个念头、一种情绪会突然冒出来,稍纵即逝。这个库就是你的“灵感急救包”。

记心情:某个周日午后莫名的怅惘、完成一项工作后的巨大空虚感、听到某首歌时心头一紧的瞬间。

记联想:看到夕阳,想起一句忘了出处的诗;闻到桂花香,突然忆起大学校园的某个秋天。

怎么用?你可以在备忘录里只写一句:“下班看到天边粉紫色的晚霞,心里突然一软,觉得这忙碌的一天,终究是被温柔以待的。”这就是一篇散文最好的内核。

  搭建素材库,其实很简单

你不用把它想得多复杂。一个笔记本、一个手机备忘录、一个语音日记APP,都可以。

关键是:随时随地,立刻记录。不要想着写得多完美,几个关键词就行,目的是帮未来的自己“唤醒”记忆。

写在最后

有人说,写散文的人,都是生活的收藏家。我们收藏的不是什么珍奇古玩,而是那些一闪而过的瞬间、气味、声音和面孔。

从今天起,试着建立你这四个小小的素材库吧。当你再面对空白文档时,就不会心慌。因为你手边,就是一座由你亲手建造的、独一无二的记忆宝库。

你的生活,远比你想象的更值得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