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回复: 0

[已见刊] 深圳地铁14号线石芽岭站“身体记忆”保卫战: 闭眼知风险,抬手护平安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深圳地铁14号线石芽岭站“身体记忆”保卫战
闭眼知风险,抬手护平安(图2幅供选用)
◎祝林衎

“钻心的疼!”10月25日,深圳地铁14号线石芽岭站交接班会上,保安队长李强对值班站长杨帆抛出“假如你是被站台门夹住的乘客,第一反应是什么”的回答。这问题并非技术难题,也不是术语,只有切肤之痛的想象,像一颗石子砸进平静的水面,会议室瞬间鸦雀无声。
这声疼,是石芽岭站去年5月引入源自日本新干线的危险预知训练(KYT)后,撬动传统安全教育的第一个支点。当安全风险不再是纸上的条文、耳边的训导,而是员工们亲身体验到的慌乱、无措乃至想象中的剧痛时,一场关于本质安全的深刻变革,正在这个普通的地铁站悄然发生——它的核心,是把风险刻进身体里。

从“知道”到痛到:感官让风险无处遁形

“以前的安全教育,是告诉你该做什么。”站务员钟玲坦言说,“KYT不一样,它逼着你成为那个可能出事的人。”
石芽岭站的KYT训练,第一步就是沉浸式体验。员工们不再只是冷眼旁观的处置者,他们被要求深度代入:员工化身惊慌失措的乘客,感受被夹瞬间的恐慌与无助;扮演手忙脚乱的新手,体会面对突发状况时大脑一片空白的窒息感。保安队长李强那句脱口而出的“钻心的疼”,正是这种沉浸式体验带来的最原始、也最震撼的反馈。抽象的风险,瞬间变得可触、可感、甚至可怕。
KYT引入前,班组围绕站台门能清晰识别的风险点仅有5处。引入场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感官化训练后,这个数字跃升至8处,提升60%。一些曾被经验过滤掉的细节,如湿手操作紧急开关可能触电、测试开关门时手指可能被夹伤,都成了员工们主动揪出来的显性风险。
“效果立竿见影,现在闭着眼,站台门边哪里容易‘咬人’,手指头都能点出来!”年轻的站务员祝林衎说,风险意识,从“知道”变成了身体的记忆和本能的警惕。

经验“失灵”:老员工的警醒与蜕变

然而,KYT带来的更大冲击,是它无情地戳破了一个行业长期信奉的经验等于安全“神话”。
训练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警醒的事实,在模拟应急处置失误的案例中,高达80%的失误,竟发生在7年的资深站务员周立身上。“经验丰富=处置稳妥”的固有认知被彻底颠覆。
“以前在站台待久了,闭着眼都觉得不会出错。”周立在KYT训练中遭遇了滑铁卢。9月1日的模拟处置中,他按流程操作,突然被模拟乘客“干什么”大声质问严重干扰,瞬间大脑空白,遗漏了关键的安全确认步骤。
“那一刻真是臊得慌!”周立回忆道,“训练暴露了我的想当然,经验在某些情况下,反而成了麻痹大意的温床和应对突发干扰的短板。”
这个发现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整个班组。KYT训练刻意设计各种“刁难”场景,如突发大客流冲击、乘客情绪激动干扰、设备突发异常提示音,目的就是打破经验带来的舒适区,锤炼在高压和混乱下的绝对可靠的本能。

刻进骨髓的“稳”:安全冗余比速度更重要

如何让这种本能生根发芽?石芽岭站的答案是:高频次、高强度、高仿真的刻意练习。
“每日交接班KYT小课堂+每月3次实地实景演练”是雷打不动的节奏。训练的核心不再是追求快,而是追求稳和准,让规范成为无需思考的肌肉记忆。实施KYT前,员工完成“发现夹物、按压紧停、开门取物、取消紧停”全套流程平均耗时60秒;半年后,效果显著,这一时间缩短至45秒,提速25%。
“现在知道,稳比快更重要。”站务员钟玲分享了一次真实处置经历。8月29日,站台门夹物,她本可以在40秒内完成操作,“但KYT训练让我脑子里像装了警报器,硬是多花了5秒,反复确认站台间隙绝对安全、没有乘客探身,才取消紧停。”这看似多余的5秒,正是KYT刻意训练出的安全冗余,是刻进骨子里的本能谨慎。

有意思的“停开去查房”

如今,KYT的成果已悄然融入石芽岭站的每分每秒。
早高峰,站务员钟玲在站台巡视,目光扫过一位推着婴儿车靠近站台门的老人。她几乎是下意识地放缓脚步,手臂自然抬起,清晰示意:“您好,请站在黄线外等候。”这是KYT训练中无数次模拟“预判夹物风险”后形成的身体反应。
车控室的墙上,贴着由员工们共同提炼、朗朗上口的应急处置停、开、取、查、放“五字诀”,即按紧停、钥匙开门、取出人/物、安全确认、取消紧停放行,念得多了,成了他们无需回忆的本能程序。
这个口诀的诞生,源自一次令人啼笑皆非的创意头脑风暴。去年12月18日KYT复盘会上,周立埋怨说“这流程步骤比绕口令还难记!”
值班站长杨帆敏锐地抓住这个痛点:“流程不能只躺在文件里,得让它刻在咱骨头缝里!怎么才能像条件反射一样不忘?”一场关于如何让安全步骤忘不掉的头脑风暴就此点燃。
祝林衎第一个举手说:“我们把最核心的步骤拆开。第一步,发现夹物,立刻停,即要按紧停按钮!”
李强紧跟着补充“第二步,‘开’,即用钥匙手动打开站台门!”
钟玲思路清晰说:“第三步,最关键的动作‘取’,即把夹住的人或物安全取出来!”
这时,周立猛地一拍桌子,声音洪亮说:“第四步必须加查,上次模拟我就栽在没确认站台缝隙是否绝对安全。血的教训不能忘!”
最后,值班站长杨帆一锤定音:“第五步放,即取消紧停,安全放行列车!”
“停—开—取—查—放!”五个鲜红的大字被值班站长杨帆重重写在白板上。简洁、有力,直指要害。钟玲眼睛一亮,脱口而出:“咦?‘停开取查放’念快了像‘停开去查房’?有点意思!”
值班站长杨帆会心一笑:“对!就是要这个效果!越顺口,越接地气,越忘不了!”为了让它深入人心,班组甚至自发编了句顺口溜:“紧急情况莫慌张,‘停开取查放’五步强,步步踩稳保平安!”
实施KYT至今,石芽岭站实现了站台门相关应急事件处置零晚点。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次的感官冲击和刻意练习沉淀出的稳稳当当。
图1:助理值班员在站台演示开启站台门 1.png
图2:值班站长杨帆(右一)在站台示范按压紧停按钮 2.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