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回复: 0

[已见刊] 人才队伍建设:以需求为导向构筑供给“蓄水池”

发表于 昨天 21: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才队伍建设:以需求为导向构筑供给“蓄水池”(图2幅)

◎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党总支书记、副部长  高波

我公司是研究、设计与制造大型发电设备的骨干企业,是全球发电设备、清洁能源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供应商。近年来,先后2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6次获评“全国文明单位”、2次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改行动”考核“标杆”,入选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和2024年国家绿色工厂等荣誉,还培育了大国工匠崔兴国、国家卓越工程师贺建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闯、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李积霞等先模人物。
技能人才是联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的关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我公司作为全球能源装备制造的领军企业,前几年,随着产业链延伸,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步伐加快,出现了顶尖型与领军型人才不足、部分职工技能单一等现象。
经调研,我公司的解决办法是以细化班组建设为抓手,通过产教融合、数字赋能、匠心传承、“双师”引领、创新激励等,完善培养体系、强化激励机制、畅通发展路径,构建稳定的人才供给“蓄水池”,人才队伍得已发展壮大,现有各类技能人才2200余人,其中特级技师13人,技师及高级技师531人,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比达到79%。
产教融合,建供给“蓄水池”。我们与地方职业院校合作,整合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构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实施“双导师、双基地”定制化培养,以校企合作、师资共享、专业共建、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开办现场培养工程师班等方式,通过暑期实践、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社会成熟人才引进等渠道,构筑人才供给“蓄水池”。近两年,先后招录技能人员93人,其中从现场工程师班录用毕业生73人。
为解决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岗位的人才不足,我公司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合作,在公司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产线,由大学智能制造专业教师与公司技术专家组编制工业机器人应用、机器视觉、运动控制等定制化培训教材与方案。2024年,培训200余人次,600多学时,关键岗位人才不足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数字赋能,锻造技能精兵。我们通过数字化技能人才盘点,建立数字档案,精准规划培养方向等,从而保证了人才供给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公司结合生产任务特点,常态化开展数字化车间建设、电机线圈制造工核心技艺与智能制造融合传承、智能运维与设备健康管理等专项培训,为“数改智转”提供人才支撑。
同时,创新技能竞赛模式,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建立了以国家级竞赛为引领、集团级竞赛为示范、企业级竞赛为主体的三级技能竞赛体系,积极组织参加市、省、行业及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近两年,公司承办了1项国家级二类竞赛、2项集团公司级竞赛。2024年,公司职工在国家级二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在省部级一类竞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匠心传承,打造“匠才”队伍。我公司举办工运百年专题“百年匠心·智创未来——与大师共话运动精神传承与创新”系列讲座活动,邀请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大国工匠授课。还建立了高技能领军人才研修制度,定期举办高技能领军人才研修班,每年选送10名以上到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研修学习,还积极推荐高技能人才参加评先评优,选拔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到群团组织挂职或兼职,支持工匠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技术研发和攻关,不断提升工匠队伍能力水平。
公司水轮机安装高级主任操作师崔兴国,获评“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他拥有三十余年一线工作经验,通过修复0.02毫米级密封圈划痕、首创巨型转轮“零配重”平衡技术,攻克多项世界级装配难题 ,先后主持白鹤滩、三峡等30余项国内外重大水电工程,累计创造效益超2亿元。2024年以来,他带领团队持续推进技术创新、QC(质量管理)成果等荣获4项大奖,团队先后获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等荣誉,其中6人晋升为技师或高级技师,5人获评东方电气集团高技能人才,2人分别获评特级技师和集团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1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双师”引领,畅通晋级通道。我公司聚焦人才职业发展中“独木桥”“天花板”问题,推进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效衔接,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和职业资格考试,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搭建两类人才成长立交桥。2024年,选聘了首批技术技能“双师型”人才54人,其中6位高技能人才取得了高级工程师职称。另外,还细化了技能等级评价与申报管理办法,实行多元化评价,与属地高校共建通用工种评价基地,设立技能等级认定考点,建立认定考核题库等,畅通晋级通道。2024年,组织1320人参加102个职业(工种)的等级技能评价认定,704人通过认定并获得相应证书,积极推进“新八级工”政策落实落地,13人获评为特级技师。
同时,我们畅通技能人才“专业职务”发展通道,从专业发展、攻坚克难、团队业绩、质量改进、技术传承、人才培养等多维度,设置量化标准,搭建晋升阶梯,制定了“三年一聘期、一期一定员、一年一考核”的规则,推行专业职务“聘期制契约化”管理,从而形成了“专业职务能上能下、编制能增能减、薪酬能高能低”机制。实行能级晋升与优化技能等级积分占比,并将核心制造岗位人员技能等级、职业资格、特殊技能等纳入积分要素,实现“技能升、工资增”。2024年,核心技能岗位员工收入增幅超过企业平均增幅4个百分点。
创新激励,破瓶颈降成本。为突破抽水蓄能核心部套制造瓶颈,我们通过梳理制造流程,评估制造资源,精准确定了三个方面、七大指标,实施抽蓄机组关键核心部件技术创新项目收益分红,创新建立了核心制造人员团队与企业目标同向、工作同心、利益同享的中长期激励机制,推动中长期激励的“提质扩面”。同时,依托1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解决生产实际难题,激发创新潜能,推进高技能人才资源的互动、互助与互享。还创新实施了“课题征集、审核立项、创新攻关、资金支持、专家指导、验收评审、转化推广”的工作机制。2024年,我们在国家重点项目J型燃机转子风磨耗加热与旋转电加热的对比研究、世界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冲击式转轮水斗尾翼增材工艺研究等方面攻克了29项难题,节约成本3000多万元。
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激励机制、畅通发展路径,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图1:全球单机容量最大水电机组配水环管下线 1.png

图2: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吊装启动仪式 2.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