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回复: 0

[企业发展实录] 从乡间小作坊到中国企业500强的跨越

发表于 昨天 22: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乡间小作坊到中国企业500强的跨越(图6幅)

——记万洋集团发展之路
◎张小红


9月1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入围,以484亿元营业收入排在第497位。从1995年公司成立至今30年,从一家乡间的炼铅小作坊,发展到如今的中国企业500强,万洋集团是怎么做到的?

合作共赢的诚心

在今年5月庆祝创业30周年之际,万洋集团就与河南首矿钦源矿业有限公司、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江西华赣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战略合作伙伴集中签约,并在矿产资源、废旧锂电池回收、锌基材料绿色智造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
“在这些年产业链向上拓展和向下延伸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也看到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危机,而且我们坚信,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一定是‘合伙人’模式。”当问到这些签约项目的意义时,万洋集团党委书记卢军亮这样回答。
据介绍,迄今万洋集团已先后与天能集团、杭州杭氧、江西华赣、泰山石膏、南京恒翔等14家企业强强联合,从金属冶炼到综合回收,从金银饰品到健康产业,公司的产业版图一步步扩张,战略共赢的合作模式也得到一次次成功复制。
“其实每一家合作伙伴我们都不是盲目选择的,首先我们会优先考虑国企或上市企业去合作,期待他们把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带到万洋;其次,彼此之间建立信任与认可,这就不仅需要长期深入的交流,更需要彼此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卢军亮总结了合作经验。
从合作伙伴的评价中,似乎更能感受到这种成功和诚意。2023年,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万洋集团在15万吨锌基材料绿色智造项目中再度携手合作,推动国内首台186平方米流态化焙烧炉顺利投产,标志着锌冶炼行业向大规模、高标准建设的又一里程碑。中国恩菲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时炜表示,作为万洋集团的“老朋友”,中国恩菲深刻感受到了万洋集团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与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站在新的起点,中国恩菲期待与万洋集团深化战略合作,聚焦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发展方向,共同探索新技术、开拓新模式、培育新业态,携手推动中国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合作”是刻在万洋集团发展基因里最初的密码。1995年5月18日,济源市万洋有色金属冶炼厂(万洋集团前身)建成投产,冶炼厂的初创资金27.5万元就来自9位村民的集资。当时的他们,怀着朴素与信任,知道这个项目能成功,但或许并未想象到会如此成功。与村民建立命运共同体,与企业伙伴建立命运共同体,在国家改革开放、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时代浪潮中,30年休戚与共,万洋集团借羽翱翔,不断成熟、不断壮大!

绝不冒进的小心

在1995年决定做铅冶炼项目之前,济源市思礼镇思礼村党支部书记卢一明(现任万洋集团董事长)和思礼村村长卢振海(现任万洋集团总经理)就跑到北京、上海、石家庄、天津等地,考察能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项目。足足考察了两年,在认真分析了全国、全市和本村情况后,他们一致认为,做铅冶炼项目是最合适的:
济源市地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交界,背靠山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已有成功的炼铅经验可借鉴;铅冶炼技术门槛不高,当时小型冶炼厂都采用电解工艺,只要有技术人员就可以实现;当时铅市场行情好而竞争者又不多,而铅矿伴生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价格也比较高……
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万洋炼铅厂终于红红火火地干起来了。“从成立企业到现在,我们都不敢过于盲目,这也干那也干,是不可能的。在公司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都清晰地知道自己到底会干什么和要干什么,这也是万洋能走到今天的成功经验之一。”卢一明说。
在创业初期,万洋集团紧盯国家政策和行情变化,抢抓机遇、大胆决策,先后三次扩产,果断增炼粗铅,将规模越做越大。到2004年,万洋集团的产值已达到3.34亿元。
之后,万洋集团又意识到应突破“有多少钱、干多大事”的小农意识,便持续加大投入,一环扣一环,拉长产业链,做强企业:以粗铅冶炼为依托,回收氧化锌和硫酸,用硫酸生产化肥、复合肥,并向下游延伸至石膏板;以电解铅为依托,生产合金铅、冰铜、黄金、白银及其他贵金属,并向下游延伸出金银制品;以电解铅产出的精铅为依托,制造蓄电池极板,并生产蓄电池、电动汽车。三条长长的产业链,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极大地提升了万洋集团的竞争力,扩宽了企业生存空间。
但企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02年前后,国内铅锌冶炼行业普遍面临粗放发展带来的污染困境,万洋集团也不例外。彼时,传统的烧结锅冶炼粗铅无法回收二氧化硫,酸雾污染成为最棘手的问题。在企业低成本扩张和绿色高质量发展这道选择题上,万洋集团又坚定地放慢经济发展的脚步,果断选择了后者。
2004年,历时一年艰难探索,万洋集团投资6000万元的烧结机技改项目竣工投产,成功实现尾气回收制酸。此后,万洋集团投资1600万元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污水处理站;投资5.5亿元用于富氧底吹炉技改,使吨铅能耗下降42%,这项技术后来被列入国家清洁生产目录;投资8亿元用于节能减排综合技改,实现超低排放……
从单一炼铅到向上下延链,从做强主业到循环经济,30年的探索与发展之路,万洋走得踏实、稳健且胸有成竹。“为什么我们从不冒进?因为我们不是一家简单的民营企业,而是走共同富裕之路的村民股份制企业。截至目前,我们仍有3000多位村民股东。凡事我们商量着来,虽然企业发展速度稍慢一点,但可以保证我们少走弯路。”卢振海说道,“这么多年,我们坚持对老百姓和客户负责的经营态度,脚踏实地,宁可保守一点,也不盲目投资,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造富四方百姓。”

共同致富的初心

“兴百年万洋,富四方百姓。”是万洋集团创建的初心,也是企业的使命和愿景。“从成立那天起,万洋集团就承载着民营经济参与强国建设的梦想,肩负着带领父老乡亲实现共同富裕的使命。”卢一明认为,在实践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民营企业应该一马当先,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真正做到“建一个企业,富一方百姓”。
万洋集团鼓励村民入股,并为其贷款担保。从建厂第一年阳极泥被盗,年底坚持分红,到1996年,第一次面向全村百姓扩股,再到1997年面向周边村庄扩股……以股份制联结为纽带,坚持每年分红,万洋集团的带富模式,让越来越多群众受益。每年的5月18日前后,分红资金就会准时、陆续打入股民账户,截至2024年,万洋集团已累计为3000多位股民分红超过16亿元。
不光分红,还要帮扶。多年来,万洋集团累计捐资8000余万元,用于支持周边农村发展和民生事业改善。从投资修建小学教学楼、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医疗卫生室等公共设施,到开展“金秋助学”“千企帮千村”“关爱农民工”等公益活动,万洋集团还在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等多个节日和节点设立专项资金,对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进行慰问和帮扶。此外,万洋集团还投资600余万元专门成立农机站和农业服务队,购置40多台农机设备,为本村和周边4个村庄5000多亩农田免费服务。
既要“输血”,还要“造血”。2021年,万洋集团出资1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用于鼓励周边村庄发展村集体产业。其中,思礼村成立的济源市武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为万洋集团生产吨包袋,直接吸纳就业40余人,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00万元左右,而这部分收益又被用于“反哺”养老中心和其他慈善事业。
从“帮”村到“兴”村,万洋集团深度参与乡村发展,直接带动周边6000余人就业,辐射130多个行政村。2024年,思礼村人均收入达5万元,连续12年居济源市首位,周边村庄的群众收入也大幅增加。
如今,以万洋集团为核心,“共富”的同心圆仍在不断扩展,且内涵变得更加丰富。
在企业内部,万洋集团坚持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多元化成长与发展平台,实现企业与员工共享共荣。在卢军亮主持下,万洋集团实行“双通道晋升”机制,打破了传统层级壁垒,让技术岗位与管理岗位并行互通——基层技工可以凭借“技术通道”晋升为首席工程师,一线员工也能通过管理能力提升走上高管岗位。
在薪酬体系设计上,万洋集团坚持“三个优先”原则:先照顾好员工,再服务好合作伙伴,最后考虑股东利益,基层员工年均工资较当地同类企业高出10%,技术骨干享受股权激励,真正实现“让奋斗者有尊严”。双向奔赴让员工获得感满满,在万洋集团,工作满10年的员工达1800余人,占比超过30%。
曾在万洋集团工厂附近开小卖部的李明阳,是所有受惠于万洋集团的村民代表之一,他饱含深情地说道:“如今,我家小卖部已经交给儿子打理,但我每天还是习惯来转转。看着朝气蓬勃的厂区,看着来来往往的年轻人,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慨。万洋就像一棵大树,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不仅自己茁壮成长,还为无数人遮风挡雨。我相信,未来的日子里,万洋还会创造更多奇迹;而我,也会一直守在这里,见证它的每一步成长。”
在今年3月万洋集团年产15万吨锌基材料绿色制造项目点火仪式上,入职已一年多的万洋锌业磅房员工王亚楠不禁激动万分,她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她说:“一路走来,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才懂得有多么不易!在时代的征途上,我非常庆幸成为共建万洋锌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希望公司勇往直前,再创辉煌!”

千亿目标的雄心

在“万洋年产15万吨锌基材料绿色智造项目”项目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房红俊说:“该项目自2023年5月启动,到2025年3月投产,创造了项目建设的‘速度奇迹’。”
据介绍,锌基项目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超大型及强化冶金特种设备研制及应用”课题项目与河南省重点项目,总投资32亿元,占地约600亩,项目采用186平方米焙烧炉,全力打造清洁低碳的锌基系列材料智能生产线。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房红俊介绍道,锌基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年产10万吨热镀锌合金、5万吨铸造用锌合金的生产能力,预计年营业收入120亿元,利税1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200余个,能效水平较行业最高标准提升20%。
“锌基项目的建成,不仅完善了万洋铅锌互补的产业链布局,是万洋集团未来实现千亿目标的重要一步,更将为济源打造2000亿级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注入新动能。”卢一明说。
2025年1月至9月,万洋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93.54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利税13.89亿元,同比增长24.35%。“争取在2025年企业产值突破500亿元。”谈及企业发展目标,卢军亮直言,“我们已经发布公司‘七五’发展规划,当前,以新能源与大健康为首的产业链是万洋集团中短期发展重点,我们将持续延链补链强链,争取在未来5年内实现产值破千亿。”

图1:万洋集团俯瞰图 1.png
图2:1995年5月18日,万洋有色金属冶炼厂建成投入运行 2.png
图3:已经全面投产环保安全、气势磅礴的三连炉 3.png
图4:5月6日,万洋年产15万吨锌基材料绿色智造项目186平方米流态化焙烧炉投料生产 4.png
图5:万洋集团年产15万吨锌基材料绿色智造项目 5.png
图6:万洋集团全产业链鸟瞰图 6.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