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回复: 0

我的粽子情怀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的粽子情怀

推开邮箱,那首来自遥远朋友的童谣便如裹蓼叶清香的风,在窗口舒展流淌:“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也端阳,那也端阳,处处端阳……”童声轻柔,一遍遍轻叩着心门深处沉睡的童年——时光深处,故乡总把端午悄然唤作“端阳”的绵长乡音里,又一年时光在粽叶婆娑里逡巡而至。
我的舌尖认准那缕粽香,已是久远年代的事情了。小时候随父母在雪域高原长住,在那些清冷高阔的日子里,记忆从未染上过粽叶青碧的气息。直至回到四川这草木葱茏的地方,第一次初逢端午,糯米携草木清气才如一声惊雷撞入生活深处。那份陌生却直抵心魂的香,顿时为初归的游子锚定了生命的河岸。
那缕魂魄般的粽香,最先烙印于血脉的烙印却是外婆的手泽。端阳前一晚,窗外月光似被糯米浸染过,外婆的身影在灯下忙碌折叠出层层暖光。次日凌晨四时,灶火的呼噜声便从黎明边缘低吟——待到锅内蒸气携香弥漫半院、温润湿透窗棂时,那几只青墨色小粽子已安静睡卧在白盘之中。接着,五更天还没亮透,舅舅的身影便会顶着寒露,从五十公里外启程,一路朝着我们而来。正午阳光下,舅舅风尘仆仆地将那份包裹青碧的家常暖意递入母亲手中,那粽子依然留存着灶膛深处的温热。外婆深藏的柔情,由此穿透山路蜿蜒,渗进那软糯甜香里——揭开蓼叶刹那,蒸腾的香气与久候期盼的团圆饭在舌尖爆炸融化,舌尖甜咸皆涌着家的温情与慰藉。
九十年代流转到我手上,这仪式终归属于我自己执掌了。当年在新津县街边驻足观看那卖粽人手上翻飞的神奇——指尖点起清水,糯米沉落包裹成形。当我也能够独立缠绕出饱满精致的棱角时,那份成就感仿佛有热流穿过身体。我最痴迷用草木灰水煮制粽子的方式,柴火幽幽舔舐锅底,那升腾缭绕的雾霭,混融了粽叶的草木清凛、糯米的温厚气息与草木灰水独特的深沉氤氲,如斯奇香沁入肺腑。煮好后小心拆开粽线,粘上豆面和糖水,软糯间杂着谷香清冽——糯米入口糍软悠远,那份无可替代的丰润安妥,瞬间将心熨贴得服服帖帖。每次蓼叶耗尽,我又跑去人头攒动的荷花池,扛回两麻袋青青叶脉。这清香的包裹成了时间的刻度,填满了我许多安稳丰盈的岁月间隙。
光阴如粽绳般柔软而韧性地缠绕,竟已在井架林立的钻塔下盘转二十三年之久。回想之中,更有十八个端阳就在这流动的营盘上度过。每一次随着钻机铿锵的挪迁,土地变了滋味,甚至异乡的粽香也便裹入了各自不同的风烟况味。然而剥开那些形状迥异外衣的瞬间,唯一永恒不变的,是粗犷汉子们那声穿透钻井喧响、山野空旷的质朴惊喜:“过端午喽!都来吃粽子喽!”——声浪荡起,随即被欢声笑语所淹没。粽子落腹,肠胃熨帖,而思乡的滋味却反而格外鲜明起来,心尖上,乡愁似化不开的豆沙,甜稠里漾起些许微微的酸涩来。
又是一年端阳光景渐至。远处山峦烟雨迷蒙,食堂厨师早已备好各式粽子置于餐桌。我拈起一枚,异乡气息虽浮沉在粽香之上,手中握住的仍是永恒不变的温度,在舌尖氤氲成朦胧的远山、蜿蜒的归途。
蓼叶裹住的风物人情,终将一路翻山越岭。当蓼叶散尽,那悠远粽香却如长河,早已融化在血脉深处——那首童谣又在心中响起了:“粽子香,香厨房……”
朋友,你尝到今年的粽子了吗?那清软滋味之中,是否有故里青山正遥遥招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