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回复: 0

[已见刊稿件] 矿工“老郑”的荣光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矿工“老郑”的荣光(配图1幅)
◎刘文娟
老郑,大名郑长柏,和父亲是同村乡党。他长爸爸两岁,按老家的辈分,我们得恭恭敬敬喊他一声“长柏爷”。1970年的秋风吹遍黄土高原时,他和父亲被招进黄陵县店头煤矿,从此成为朝夕相处的同事,更成了交心交底的挚友。
记忆里的长柏爷,是副中等微胖的身板,浓眉像两把墨染的扫帚,衬得一双眼睛格外有神,四方脸膛透着陕北汉子的实在,厚嘴唇一张一合,总能蹦出些风趣话来,让人听了忍不住发笑。他性子正直,心里揣着热乎劲儿,矿区里谁家办红白喜事,他准是忙前忙后的“总理事”;除去这份邻里间的威望,他还连着几届当选县人大代表,是矿工们眼里能替大家伙儿说话的“贴心人”。
上世纪70年代初,国家刚从动荡中缓过劲来,处处是“百废待兴”的景象。店头煤矿作为县办的龙头企业,就像一颗铆足了劲的齿轮,在县域经济的机器里转得响亮——它扛起了安置就业的担子,让许多像父亲和长柏爷这样的庄稼人有了“铁饭碗”;也盘活了区域经济的活力,更一点点改善着矿区居民的日子,让粗茶淡饭里渐渐有了滋味。
刚进矿时,父亲和长柏爷都被分到运输队。井下的巷道黑得不见底,煤尘裹着汗水往衣领里钻,可长柏爷从不怕苦,手上磨出了血泡也不吭声,还总凭着灵活的脑子琢磨省力的法子。一年后,父亲因技术过硬调进了矿机修厂,长柏爷则被选进了机关总务科。那会儿的总务科,管着矿区所有办公用品、劳保用品和福利的采购与发放,是个操心又容易得罪人的差事。但长柏爷偏能把这事干得漂亮:摸透了采购渠道后,他拿着账本一笔笔算差价,琢磨着怎么能既省钱又办好事,最后竟牵头办起了矿区第一个综合门市部。这门市部一开张,就像给职工家属们开了扇方便门,不仅不用再跑老远买东西,单位也省下了不少成本。长柏爷因此多次被领导和上级部门表扬,后来顺理成章成了门市部主任。
我至今记得,有一回长柏爷从阎良拉回一批“宏安”大蒸锅,黑亮亮的铁锅摆在门市部柜台后,没两天就被抢空了,还有人攥着钱在门口排队,盼着能订上一口。为不让大家失望,长柏爷直接联系厂家订货,还安排人把蒸锅挨家挨户送上门,价格比外头便宜,还省了搬运的力气,职工家属们提起这事,都忍不住夸他“会办事”。后来,他又跟着市场的变化和大家的需求调整货品种类,印着碎花的床上用品、锃亮的自行车、踩起来“咔嗒”响的缝纫机、能放出歌声的录音机,还有装在玻璃瓶里的洗发水,这些曾是“稀罕物”的生活用品,渐渐摆满了门市部的货架,把日子的烟火气一点点填得满当当。他还总爱跟职工唠嗑,听大家缺什么、要什么,再按需采购劳保和福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随着门市部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经营范围也跟着扩大,货架上的货物摆得满满当当,生活用品、副食百货,只要是矿区人需要的,几乎都能在这儿找着。人手不够了,长柏爷就想着安置矿区的待业青年,让不少家庭卸下“孩子没工作”的包袱。也是因为这份担当和能力,他当选了县人大代表,每次去开会,都把矿区职工的心声揣在怀里,把基层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人;他所在的店头煤矿,也成了县里的创新管理典型,常被人当作榜样提起。
有了政策的支持,长柏爷的胆子更大了,思路也像被风吹开的窗户,看得更远。他揣着干粮,一次次坐火车去外地考察,回来后便牵头办起了矿区服务公司——底下设着旅社,能让外来的客人住得安稳;开了冰棍厂,夏天里一根根凉丝丝的冰棍,能驱散矿工们井下作业的燥热;还有副食厂和食堂,蒸的馒头暄软,炒的菜喷香,让大家在矿上也能吃得暖心。为把这些业务做好,他从西安高薪请来技术人员,又招了一大批待业青年,还专门开了培训班,从技能到技艺,手把手地教。没过多久,青年职工们就都能独当一面,自主生产了。这一下,彻底改变了煤矿“只产煤、只售煤”的单一模式,服务公司的多种经营不仅扩大了规模,还提升了效益,成了全县推广的好经验。长柏爷的故事,也在矿区和县城里传开了,不管是谁提起他,都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那些年,单位多次组织职工篮球赛、歌咏比赛、书画大赛等,毋庸置疑,多半都被服务公司抱走。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因为那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团结的劲儿都写在了赛场上。他们还常代表矿区去县上、市上参赛,每次都能载誉而归,让“店头煤矿”的名字被更多人记住。
后来,长柏爷转到了安检岗位。他把管理门市部、服务公司的细致劲儿,全都用在了安全检查上:仪器要一遍遍校准,确保数据精准;检查记录要一笔一划写清楚,不能有半点含糊;整改方案、整改进度、验收情况,都一一记在台账上,翻开本子,每一项都一目了然。偶尔聊起那些年的工作,长柏爷的脸上总会泛起红光,眼里闪着亮,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讲他的门市部怎么从一间小铺子变热闹,讲他的服务公司怎么一步步壮大,讲他作为人大代表,怎么在会上为改善地方医疗、学校条件提建议……每一个字里,都透着藏不住的荣光。
可让人惋惜的是,长柏爷没能等到退休就病逝了。他30多年的矿工生涯,像一部厚重的长篇巨著,每一页都写满了他与煤矿共成长的足迹。从运输队的矿工,到总务科的办事员,再到门市部主任、服务公司的带头人,最后成了严谨的安检员,他的每一步,都踩得扎实。那些难忘的岁月,那些鲜活的故事,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代矿工的缩影,是无数矿山人围着“好日子”这个目标,齐心协力往前闯的见证。如今再提起店头煤矿,我总会想起长柏爷那张带着笑意的四方脸,想起他为矿区奔波的身影——那身影里,藏着一个普通矿工最耀眼的荣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