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回复: 0

[已见刊稿件] 全国劳模辛强:30载护机如子,从“败家子”到设备神医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全国劳模辛强:30载护机如子,从“败家子”到设备神医
(图2幅)
◎本刊记者 顾威 通讯员 谭龙

“要把设备当成自己的孩子,你对它倾情呵护,它就会用好好工作回报你。”这是辛强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这位54岁的沈阳卷烟厂职工,用30年的行动兑现了这句话:独自完成技术革新项目16项,创造经济效益500多万元;带领团队5年时间完成工艺改进项目96项,获得国家专利28项,创造经济效益超过800万元;更从当年拆解座钟的“败家子”,蜕变为受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在卷包车间的机器轰鸣声里,辛强的故事,正是一代蓝领工匠用热爱与坚守书写的创新传奇。
一个时常被父母斥责的“败家子”
辛强说,父亲是位工程师,负责本厂的设备管理和维修改造。他从小经常到父亲工作的工厂玩耍,对那一台台能加工出各种零件的车床、钻床等设备充满了好奇。也正因如此,家里给他买的能动玩具,他都喜欢拆开看看,想弄明白“为什么会动”。10岁那年,父亲去上海出差买回一台座钟,这台钟整点报时时会有两只小鸟蹦出来鸣叫,辛强觉得十分神奇。一天,趁家里没人,他把座钟拆开了,结果却装不回去,父母心疼不已,把他狠狠责骂了一顿。类似这样的事发生过不少,他也时常被父母斥责为“败家子”。
1992年,19岁的辛强随父母从宁夏三线企业调回沈阳,顺利考入沈阳卷烟厂,被分配到卷包车间。“刚分到车间时做辅助工,其实就是打杂,哪儿需要人就叫我去哪儿干。”辛强回忆道。当时车间里有一台进口的6000型包装机,不仅消耗大,还经常出毛病,厂里曾打算将其报废。1994年7月,为了赶生产任务,几乎所有设备都得开足马力,这台毛病不断的包装机也不能闲置,于是车间安排辛强等4名工人操作这台设备,能生产多少算多少。
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辛强开始研究这套即将被淘汰的生产线。他经常去观察、研究那些运转正常的设备,再对照自己操作的这台设备,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排查,发现一个毛病就试着改进。每包烟上都有一张税票,他们称之为“封签”,是通过生产线上的拾取轮和吸风嘴自动粘贴的。但由于设备陈旧,封签经常粘不上,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得停机检修,一天最多时停机40多次。而没粘上封签的烟盒需要人工粘贴,既费时费力,还无法保证质量。辛强发现,只有让拾取轮和吸风嘴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避免出现粘不上封签的问题,于是他想方设法优化这两个部件的“配合度”。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他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凭着这股不服输的钻研劲儿,辛强先后解决了这套生产线上的10多个问题,使该生产线的产量、质量达到了卷包车间8套生产线的中上水平,他也因此在沈阳卷烟厂渐渐有了名气。
1997年冬天,沈阳卷烟厂决定引进8000型新型包装机,计划派两名员工前往广州烟草学校学习该设备的操作、保养与维修。按常理,被选派的员工理应是资历较深、技术过硬的人,但车间主任却力排众议,坚决推荐了辛强——他十分看好这个爱钻研的小伙子。2001年,辛强又被派往上海烟机厂学习GDX2机组的操作、保养与维修。对于每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辛强都倍加珍惜,学习格外刻苦,顺利完成学业,很快成长为一名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设备维修骨干。
把设备当成自己的“孩子”
辛强负责维修保养的卷包车间设备,大多是进口设备或引进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制造的国产设备。这些设备机械构造先进、工艺流程复杂,对维修保养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要把设备当成自己的孩子。”辛强始终践行着这句话,凭借对设备的深厚感情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卷包车间的设备始终保持最佳运行状态。
2007年,辛强发现铝箔纸一上设备就时常出现偏移和褶皱问题,这不仅导致包装设备效率下降、消耗增加,还影响产品质量。经过长时间的细心观察,他发现这类问题多发生在冬春交际季节——由于气温变化大,一冷一热导致铝箔纸产生严重的弯曲变形。找到问题根源后,辛强向领导建议设置“回暖”仓库,让从外地(主要是南方)运送过来的铝箔纸先适应北方气候,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投入使用。同时,他先在一套生产线上调整铝箔纸包装的 “压弧辊对”模式,确保铝箔纸在设备上平整运行,不再出现褶皱。在取得明显效果后,他再对其他生产线的“压弧辊对”模式逐一调整。经过一年的努力,8条生产线全部调整完毕,不仅提高了设备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仅此一项改进,每年就为企业节约成本超过150万元。  
卷包车间包装机ZB25的五号轮万向联轴结使用周期短,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更换联结轴,每个联结轴售价4000元。车间共有8套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一年要更换两三次联结轴,这不仅影响生产效率,单是更换联结轴的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辛强经过认真观察和研究发现,每次联结轴出问题,其实只是其中一个叫“联轴节”的零件损坏了,但联结轴是一套总成,即便只坏一个零件,也得更换整套总成。而生产这套设备的是行业内一家知名大企业,要修改设备设计必须经过该企业同意。
这对辛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设备厂家明确规定,若擅自改变设备结构,出现问题需自行承担责任。但辛强没有放弃,他把拆下来的联结轴拿去做改进试验,将原本不可拆分的联结轴总成改成可拆分的分体结构。这样一来,再遇到联结轴故障,只需更换损坏的联轴节即可,而一个联轴节仅需百八十元。
改进后的联结轴不仅动力传递可靠、传动精确,齿轮啮合位置还能进行精细调节,定位精度可达0.5度以内,有效保证了烟包的外观质量。试验成功后,辛强的想法更大胆了:经烟厂领导批准,他将改进后的联结轴委托外协厂家生产,而外协生产的这套联结轴总成仅需 2000元。
辛强介绍,由于改进环节较为复杂,从2021年提出改进方案,到所有生产线全部用上他设计的联结轴,整整用了4年时间。而这一成功改进,仅降低维修成本一项,每年就能为企业节约10万余元。
从1994年开始投身技术革新,到2025年,辛强独自完成了“铝箔纸限位器的改造”“一种便于拆装的万向联结轴”“一种缓冲型顶刀轮”等16项革新改造项目。其中,“一种便于拆装的万向联结轴”等3项成果在红塔辽宁公司全面推广,这些项目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成立“辛强劳模创新工作室”,技术革新如虎添翼
2020年,当时已是辽宁省劳动模范的辛强,依托上级工会要求,沈阳卷烟厂以他的名字成立了“辛强劳模创新工作室”。除辛强外,工作室还有5名高级技师,6名成员中3人是电工、3人是机械维修工,分别来自3个生产车间。沈阳卷烟厂的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主要依靠机械维修工和电工,辛强是机械维修出身,对电气系统并不精通,而工作室的成员构成恰好补上了他的技术短板,让他搞技术革新时如虎添翼。
2022年底,制丝车间出现烟丝水分时大时小、极不稳定的问题,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辛强劳模创新工作室”主动接过了这项技术攻关任务。由于问题涉及能动、制丝、卷包3个车间,工作室成员便逐个车间开展研究、分析,最终排查出两大症结:一是负责送温的能动车间温度不稳定,导致制丝车间的温湿度随之波动;二是风力送丝管道总长约 100米,其中有8米左右只有输送带、没有管道覆盖,这裸露的8米管道可能导致烟丝水分发生变化。
针对找到的问题,辛强带领工作室成员先协调能动车间确保送温恒温,再试着一点点缩短裸露管道的长度,最终将其缩短了一半。经过近两个月的技术攻关,烟丝水分不稳定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5年来,辛强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累计完成工艺改进项目96项,获得国家专利28项,创造经济效益超800万元。2023年,工作室牵头制作的《ZB45A包装机组基础课件》还被纳入烟草行业标准化教程。
与此同时,“辛强劳模创新工作室”还将培训职工作为重要任务,通过签订“师带徒协议”、开设“大师讲堂”、推行“日学案例、周练专项、月比技能”等形式,系统性培训职工。2024年,“辛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牵头在4个车间增设“大师工作站”,“一室四站”模式将沈阳卷烟厂能工巧匠尽数纳入,技术攻关与职工培训力度显著提升——仅当年就开展各类专项培训257项。同年,沈阳卷烟厂在“长白山杯”中烟实业第二届操作技能竞赛斩获金、银、铜奖杯,更在“紫气东来杯”中烟实业首届电气竞赛中夺得第一名。
如今54岁的辛强仍守在车间,30年从“拆钟少年”到“设备神医”,把一份热爱变成一辈子坚守,用匠心为蓝领工匠立起标杆。

图片1:辛强在维修包装机ZB45五号轮 展示11——蓝领精英。图片1:辛强在维修包装机ZB45五号轮.jpg
图片2:辛强(中)对两名徒弟进行包装机维护保养指导 展示11——蓝领精英。图片2:辛强(中)对两名徒弟进行包装机维护保养指导.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