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7日 第 10 版) 本报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魏哲哲)14日,最高人民法院会同公安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布5件涉鸟类保护刑事典型案例,旨在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鸟类保护的良好氛围。 这批案例中,陈某铭通过架设捕鸟网及播放画眉鸟叫声等诱捕手段,非法猎捕并向他人非法购买共计800余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画眉鸟,用以出售牟利;人民法院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1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董某君使用粘网和诱鸟器大量猎捕野生鸟类,公安机关从其住处查获880余只鸟类死体和活体,其中包含大量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人民法院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3万元。 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流窜作案、跨省作案、网络销赃等新型犯罪模式,形成跨区域、隐蔽性强的野生鸟类非法交易链条。人民法院依法对流窜作案、横跨多省市的非法捕鸟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打击,斩断专门从事非法猎捕、运输、出售野生鸟类的犯罪网络。此外,近年来,一些犯罪团伙逐渐形成了非法猎捕、运输、贩卖鸟类的完整犯罪链条,给野生鸟类资源带来极大危害。对此,有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一并惩治前端的非法猎捕行为和后续的运输、销售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