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新宇
1
现实中有这样一种男人,他们总是替自己辩解,觉得自己很高尚,做事很讲原则,从来都是先人后己,而实际呢?他们很自负,满脑子都是别人的错,对于自己的错却从来不想着改正。他们很懦弱,总是逃避与现实去接触,自认为这个世界充满欺骗,而实际上是自己看不到阳光。
女人为何更爱有责任心的男人?
因为有责任心的男人不会光说不做,不愿做的事也不会随便承诺。他们能够承担起家庭的重任,成为最可靠的顶梁柱;在情感上,他们不会朝三暮四,能细心、贴心的为家人着想,甚至能为了家人不顾一切;有责任心的男人上孝敬老人,下关爱子女,从来不会因为自己而忽略父母妻儿的感受,倾其所有只为内心深处的爱;有责任心的男人一定会努力挣钱,改善家庭的生活环境,不管多辛苦多累都不会半途而废。
被女人鄙视的男人有哪些特征?
一是爱抱怨的男人。表面上很阳光,实际上一说话就都是负能量,工作时觉得领导无能,同事无德。回家后又觉得妻子不贤,子女不孝。总之,他的眼中没有友善和美好。
二是不自信的男人。有一种男人很可怜,总想得到别人的夸奖,得到别人的认可,不管自己做得多好,都觉得自己很差,所以他们不敢出门,不敢交友,很怕别人看到他们的弱点,而实际上他们的弱点和不自信早就人人皆知。
三是粗暴的男人。这种男人能力不强脾气挺大,经常会用武力解决家庭矛盾。这类男人没素质没品德,切记,必须远离这样的渣男。
四是懦弱的男人。这类男人没有血性,胆小是他们的标配,遇事甘当缩头乌龟,不管家人遇到什么事,他们都会首先选择保护自己,甚至家人受到威胁也不敢出头,根本就不是个男人。
五是不精明的男人。做任何事都是以失败告终,却从不想着改变。这种男人看似很努力,实际上拈轻怕重,死要面子活受罪,他们做事从来不去思考,只是一时冲动,觉得自己干什么都行,实际上没做成过一件事。
2
说了男人这么多优缺点,就是为了给大家推荐意大利作家阿尔贝托•莫拉维亚著的《鄙视》。作者与卡尔维诺、夏侠被评论界合称为“意大利现代文学三杰”。
莫拉维亚22岁时就出版了第一部存在主义小说《冷漠的人》,后来又陆续出版了《罗马女人》《同流者》《鄙视》等巨著,他的作品通过冷静审视现代人的情爱世界、失意者的内心世界,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危机,探讨人的行动力、人的责任以及人如何能更好地存在。这种将思考引入作品的作家,都是有社会责任感的,所以他们的作品多是精品。
在意大利文坛,他是公认得来不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伟大作家,据诺贝尔奖档案披露,他曾获得15次提名,可见其在文坛的地位不可小觑。他获得过斯特雷加奖、马佐托奖、蒙戴洛文学奖等,这些文学奖也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他多部作品被翻拍成影视作品:如戈达尔翻拍《鄙视》,贝托鲁奇翻拍《同流者》,达米亚尼翻拍《愁闷》,等等。他的作品对意大利的语言、电影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3年,他以崇高威望当选欧洲笔会主席。
正如阿尔贝托•莫拉维亚所说:“作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现代人怎么变成了被人利用的工具,而不再是他自己的目的了。”
3
《鄙视》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故事梗概大概是这样的,婚后才两年,丈夫就在工作、金钱和理想等面前节节败退,妻子的鄙视成了对他而言最大的惩罚。他时时揣摩自己为什么会被妻子鄙视,却把妻子越推越远,一桩原本幸福的婚姻轰然崩塌。妻子说:“我鄙视你,这就是我不再爱你的原因。”这个故事看似情节很简单,就是写爱与不爱,实则这部小说有更深层次的探讨,那就是为何会相爱之人能由爱到不爱。
《局外人》作者加缪说:“我们的意大利朋友在今天的全部创作中,体现出一种豁达、一种由衷的热情、一种鲜明的朴实,这些是我们法国作品所略微缺乏的。”
这部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讲述的,“我”也就是故事中的丈夫,为了家庭付出了所有,却遭到了妻子的鄙视,“我”实在是想不通,“我”想找到被妻子鄙视的缘由,而妻子所给出的答案并不是正确的答案,不管“我”怎么解释,妻子都一意孤行,难道“我”就该这样受到鄙视吗?能从这样一个故事中,看出莫拉维亚的作品豁达、热情、朴实,加缪确实很厉害。因为这个故事中的“我”,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感受到的正能量,如果往深层次去挖掘,“我”是可恨之人。
意大利文学翻译,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陈英说:“这部小说写于上个世纪50年代,却特别贴近当今中国的生活。莫拉维亚用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经济发展时期的夫妻关系,也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里卡尔多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丧失尊严,沦为工具的过程。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夫妻相爱,赤诚相对,这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艰难?这也是作者通过整个故事,反复探讨的问题。”
一部好的小说,就是能够带给读者更多的反思。这部小说也是如此,现实中的人谁对谁错不仅仅是通过表象来判断的。《鄙视》中的“我”很努力工作为了家人过得更好的生活,而家境本就不好的妻子,却鄙视事业有所建树的丈夫,甚至还婚内出轨,这样的女人得多招人憎恨。可是当你读完这部小说时,你却无法憎恨这个女人,反而会觉得故事中的“我”才是最不能宽恕之人。
因为“我”是一个懦弱的人,在工作上没有起色,还想着追求更好的生活,于是怂恿妻子出面帮助“我”实现突破,妻子为了“我”一次一次突破底线,而“我”觉得这一切都很正常,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妻子忍无可忍了,不仅开始鄙视“我”,还背叛“我”,最终没有好下场,与情夫出车祸而亡。
故事似乎在这里就停止了,这个结局终结了妻子对“我”的鄙视,但是“我”内心中却没有丝毫的快乐,因为“我”觉得我被更多的人开始鄙视。
4
谁该受到鄙视?是那个出轨的妻子?还是故事中为了家庭努力工作的“我”?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评判标准,而且这就是现实中很多家庭存在的问题。
卡尔维诺说:“我偏爱莫拉维亚,他是意大利唯一一个就某个角度来说我愿称之为‘风俗’派的作家:定期交出的作品中有我们这个时代时光流转间对道德所下的不同定义,与风俗、社会变动、大众思想指标息息相关。”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我非常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就是,作者通过简单的讲述,一方面是“我”为自己辩护,就如每个人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将自己的缺点深深隐藏;另一方面又被外人无情地揭穿,让“我”内心中那残存的一丝傲娇,瞬间荡然无存。这部小说没有写不忠的爱情,而是写为何由爱生恨的过程。
那些不幸的婚姻中,人们总会去同情弱者,可多数不幸的婚姻并不是由一方造成的,多半是两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时间久了,才造成不幸的结果。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就是这样一位作家,他的故事如果你就简单一读,或许就是看个热闹,但是如果你读完之后思考一下,回味无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