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回复: 0

体育赛事为大湾区注入新动力

发表于 前天 08: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化评析】
  作者:郝闻汉(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不仅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从赛事筹备到组织运行,全运会已经超越单纯的体育竞技范畴,成为引领大湾区体育产业走向集群化、数字化与融合化发展的关键契机,为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升区域治理水平的战略部署提供了生动实践。当全运会的圣火点亮大湾区,它照亮的不仅是竞技赛场,更点燃了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粤港澳三地协同办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区域协同治理的创新探索。从赛事标准对接、专业人才资格互认,到跨区域运营协调、应急机制协同,全运会在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这不仅推动体育人才、科技成果和赛事服务在粤港澳地区高效流动,更为推进大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实践样本,为“十五五”时期大湾区进一步协同治理奠定了基础。
  全运会由粤港澳三地区联合承办,首次在体育产业方面实现了粤港澳地区的“双向奔赴”。广东雄厚的制造业基础、香港国际化的赛事服务经验、澳门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借此契机得以高效整合,初步形成了“广东制造、香港服务、澳门体验”的跨区域产业协作模式。这呼应了二十届四中全会所强调的“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为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体育产业的精彩蓝本。
  科技创新成为本届全运会最具标识度的亮点。5G+8K直播、AI实时监测、数字孪生场馆管理、智能裁判系统等技术在赛事中全面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赛事的组织效率与观赛体验。这不仅为国内体育科技企业提供了绝佳的展示与应用场景,更标志着大湾区体育产业正大步迈向以创新为驱动的“智慧赛道”,为打造全球数字体育创新策源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运会更高的“含金量”在“赛后”。盛会后,我们更需思考如何让宝贵的赛事持续释放效益:一是推动场馆设施多元化、社会化运营,使其转型为融体育、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城市活力中心;二是依托大湾区资源优势,精心培育打造品牌化赛事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三是共建体育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三地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让大湾区始终站在中国体育产业创新浪潮的前沿。
  全运会的筹办推动了体育装备制造、场馆建设改造、智慧场馆运营、体育传媒转播等产业发展,形成显著的产业拉动效应;体育产业需求的扩大则促使体育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实现从产品迭代到商业模式创新的突破;同时,跨区域协作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互动,助力构建大湾区一体化的体育产业集群。粤港澳地区的体育产业正从以往的产业链式发展迈向体系协同,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十五届全运会既是体育健儿拼搏争先的竞技舞台,更是粤港澳地区推进区域融合、激发产业活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长期治理水平的重要窗口。它生动展示了体育赛事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了大湾区在协同创新、产业协作和科技驱动上的巨大潜能。未来,粤港澳以本届全运会成功举办为契机,夯实体育产业长效发展之基,一定可以将体育产业锻造为核心战略产业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与持久动力。
  全运之火,映照未来。第十五届全运会以区域协同与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为粤港澳大湾区注入崭新活力。这场体育盛会证明,当体育精神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全运会便可以化为区域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让我们以此为契机,将体育产业打造为大湾区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旗帜,助力粤港澳地区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上实现协同共进。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8日 03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