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工人报》(2025年11月17日 第A2版)
本报讯 (通讯员 陈亚楠 董慧慧)秋末冬初,寒意渐浓。在潍宿高铁山东段的施工现场,智能造桥机精准作业,工人们穿梭忙碌——这正是中铁十四局二公司工会践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更多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的生动体现。围绕“让工人长本事、让工程提质量”的目标,该公司工会以培训、激励、赋能为抓手,着力走出一条产业工人与工程建设双向奔赴的新路子。
考虑到一线工人“没时间离岗、没精力跑远”的实际难题,该公司工会联合省内各在建项目工委,先摸清楚钢筋工、起重工、混凝土工等工种的技能短板,再针对性定制培训方案。从工程师、技术骨干中组建“工会讲师团”,带着图纸和教具到工地开班。质量管控的要点、安全生产的细节、应急处置的步骤……都在施工间隙的“露天课堂”里讲透,工人边学边练,不用耽误干活,专业技能也跟着往上涨。
“以前安全员盯着防违规,现在咱主动找隐患攒积分。”该公司潍坊电站项目吊装工张强拿着刚兑换的生活用品,笑得格外实在。这是该公司工会创新打造“安全积分超市”的成效——工人规范操作、排查隐患、提安全建议均能累加积分,积分能换生活用品,更能换专业教材。截至目前,已有600多名产业工人靠“主动安全”行为受益,不仅安全意识提上去了,还借着积分兑换的学习资料,把技能短板也补上了,安全管理从“被动防”变成了“主动守”。
为了让技术难题不过夜,该公司工会推行“党员驻点党员驻点+工会联络工会联络”模式:党员技术骨干常驻班组,和工会干部一起搭建“技术桥梁”。工人有疑问随时问、有难题当场解,还结成“师徒对子”,党员师父手把手教BIM建模、智能设备操作,工人徒弟跟着练、跟着干,一对一传帮带。“遇到技术难题,找驻点党员准没错”已成为工友们的共识。
与此同时,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理念下,科技创新成为劳动竞赛的“加速器”。潍宿高铁小型预制构件智能生产线实现全流程自动化,节约占地22%,提升工效30%;雄忻高铁项目引入的全国首例大节段智能造桥机,把工效提升了50%。面对抽水蓄能项目点多面广、人员难管控的问题,项目工委给安全帽装上了“二维码+内置芯片”,安全管控更精准,工人干活也更安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