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回复: 3

【助力写作】80种古诗词里的冷

发表于 昨天 22: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木棉阅界

1.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清代·洪升《雪望》
   释义:极寒使衣带冻脆断裂,手指冻得僵直无法弯曲系结。
2.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代·白居易《夜雪》
   释义:先惊讶被褥冰冷,又见雪光映窗,深夜从不时听到的竹枝压折声知雪之大、寒之重。
3.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宋代·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释义:严寒使皮肤起鸡皮疙瘩,雪后阳光映照天地,令人目眩。
4.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唐代·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释义:寒夜将尽,对镜自照;窗外风撼竹响,开门只见雪山,烘托出寒冷与寂静。
5.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唐代·刘驾《苦寒吟》
   释义:泉水冻结无声,我的吟诵更显寒意;半夜倚松,不觉身覆厚雪。
6.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代·洪升《雪望》
   释义:日暮孤村一片寒意,四野悲风呼啸;溪流积雪,山峰冻凝,云彩仿佛停滞。
7.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唐代·孟郊《苦寒吟》
   释义:天空青灰,北风呼啸,厚冰无纹,短日的阳光也清冷无比。
8.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唐代·杜甫《对雪》
   释义:黄昏乱云低垂,急雪在旋风中狂舞。
9.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代·李白《北风行》
   释义:以夸张手法形容燕山雪花巨大,极言此地之寒冷。
10.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代·柳宗元《江雪》
    释义:描绘渔翁寒江独钓,衬托出天地间的严寒与孤寂。
11.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唐代·崔道融《梅花》
    释义:但愿北风懂得怜惜,不要轻易摧残(梅花),侧面写出风寒之烈。
12.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代·王安石《梅花》
    释义:梅花于墙角冒着严寒独自开放,凸显其耐寒品格与环境之冷。
13.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唐代·杜甫《阁夜》
    释义:年末白昼渐短,霜雪初停的天涯夜晚格外寒冷。
14.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沙漠中纵横着百丈坚冰,万里长空暗淡的愁云仿佛凝固,极写苦寒。
15.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天气酷寒,将军的角弓无法拉开,都护的铁甲冰冷难以穿着。
16.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清代·郑燮《山中雪后》
    释义:清晨开门大雪封山,雪后初晴,云淡天高,日光也带着寒意。
17.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释义:冰雪堵塞黄河,大雪覆盖太行,极言道路阻塞与环境之酷寒。
18.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唐代·杨炯《从军行》
    释义:大雪使天色昏暗,军旗图案褪色;凛冽寒风中夹杂战鼓声。
19.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代·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释义:风雪交加之夜,有人冒寒归来,以犬吠村托风雪夜的寒冷与孤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2:02 | 查看全部
20.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代·高适《别董大二首》
    释义:千里黄云蔽空,日色昏暗,北风呼啸,大雁南飞,雪花纷扬,一片萧瑟寒冬景象。
21.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唐代·祖咏《终南望余雪》
    释义:终南山北岭秀美,未化的积雪仿佛漂浮在云端,显出山高雪寒。
22.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代·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释义:夜深听风雨声,梦见铁甲战马踏过冰冻的江河,写出风雨之寒与心潮澎湃。
23.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现代·毛泽东《沁园春·雪》
    释义:描绘北方壮丽冬景,千里大地冰封,万里长空飘雪,极言范围之广与气候之寒。
24.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代·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释义:阴云横亘秦岭,大雪阻塞蓝关,坐骑不前,突出行程的艰难与气候的恶劣。
25.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释义:风雪交加,嘈杂声打碎了思乡之梦,写出风雪夜的苦寒与孤寂。
26.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山路回转不见友人,唯见雪地马蹄印,在寒冷画面中融入离情。
27.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黄昏大雪纷飞,营门红旗被冻住,狂风也无法使其飘扬,生动刻画酷寒。
28.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唐代·李颀《古从军行》
    释义:原野阴云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飞与大漠相连,展现边塞苦寒。
29.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元代·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释义:天色将晚,雪花狂舞,像梅花又像柳絮,描绘出暮雪纷飞的寒冷景象。
30.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唐代·李世民《望雪》
    释义:寒云夜晚笼罩山岭,清晨的白雪凝结着光华,写出雪前雪后的寒冷。
31.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唐代·陈羽《从军行》
    释义:闻笛不见人,只见红旗在雪山移动,衬托出行军环境的严寒壮阔。
32.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元代·白朴《天净沙·冬》
    释义:号角声起,新月黄昏映照庭院,积雪覆盖山前水边,勾勒出冬日的寒冷与寂静。
33.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明代·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释义:城内夕阳,城外大雪,相距十里阴晴各异,写出地域温差与寒冷。
34.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唐代·祖咏《终南望余雪》
    释义:林梢映照雪后晴光,城中傍晚寒意反而更重,写出雪后特有的寒冷现象。
35.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魏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释义:年末寒风凄冷,整日下雪,天色阴暗,描绘出岁末持续的严寒。
36.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唐代·杜甫《公安县怀古》
    释义:寒冷天气使白昼变短,风浪几乎与云层齐平,写出冬日天短浪高的萧瑟。
37.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唐代·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释义:隔窗听风撼竹,开门见雪山,从听觉与视觉上烘托出寒冷。
38.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代·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释义:大地雪白,寒风凛冽,雪花大如手掌,极言雪大天寒。
39.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代·齐己《早梅》
    释义:村前深雪中,梅花昨夜独放,以厚雪衬托梅花耐寒。
40.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清代·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释义:北风吹散夜半积雪,梦中魂魄仍留恋春日,对比出冬夜的酷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2:03 | 查看全部
41.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唐代·杜甫《岁晏行》
    释义:年末北风呼啸,潇湘洞庭地区尽覆白雪,描绘广阔区域的严寒。
42.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清代·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释义:柳絮杨花已不见,唯有层冰积雪摧残万物,写出严寒的肃杀。
43.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明代·刘基《北风行》
    释义:将军帐中穿貂衣,饮酒观雪,侧面烘托帐外风雪之寒。
44. 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宋代·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释义:背阴千尺山崖尘土不到,只有层层坚冰积雪,极写高寒之境。
45.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释义:剑河风急雪大,沙口石冻致使马蹄铁脱落,生动描绘边地极寒。
46. 残雪楼台,迟日园林。——宋代·韩疁《高阳台·除夜》
    释义:楼台残留积雪,园林沐浴着冬日短暂的阳光,写出冬春之交的余寒。
47.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唐代·李白《夜坐吟》
    释义:冬夜寒冷,更感漫长,诗人久坐沉吟,直接写出冬夜的寒冷与孤寂。
48. 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宋代·黄升《酹江月·夜凉》
    释义:胸怀如冰雪,世界如琉璃,夜气清冷,以物象喻寒冷。
49.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清代·郑燮《山中雪后》
    释义:屋檐冰凌未滴,梅花冻住,营造出清冷孤高的严寒意境。
50.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唐代·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释义:早晨宜裹袄向阳而坐,晚上宜披袄踏雪而行,写出冬日不同时辰的御寒方式。
51.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唐代·崔道融《梅花》
    释义:梅花初绽,花萼含雪,其孤高风骨难画,雪衬托出梅之耐寒。
52.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释义:马毛上的雪被汗气蒸腾又结冰,军幕中砚水冻结,多角度描绘极寒。
53. 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宋代·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释义:夜晚寒冷不愿近帐帷,只怜爱后院清瘦的梅花,以行为写出寒意。
54.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宋代·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释义:灯火冷落,霜露降下,阴云低垂原野,弥漫欲雪的昏暗与寒意。
55.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宋代·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释义:雪光映照山城,歌女手指寒冷,楼间羌笛声幽怨,融合视觉、触觉、听觉的寒。
56.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宋代·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释义:回忆去年送别时,大雪如杨花纷飞,以雪景烘托别时心境的凄寒。
57. 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宋代·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释义:梅边唱新曲,希望能催发寒冷枝头上冻僵的花蕾,写出春寒料峭。
58. 朔风凛凛,烂漫银妆,顷刻遍覆山河。——近现代·溥心畬《寒玉堂》
    释义:北风凛冽,大雪顷刻覆盖山河,写出风雪来得迅猛及范围之广。
59.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唐代·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释义:若没有严寒酷冬的肃杀,怎能显现春天的温暖?以对比强调冬季之酷寒。
60.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宋代·黄升《南乡子·冬夜》
    释义:定是夜晚太寒冷,冻得梅花都睡不着,以拟人手法写严寒。
61.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唐代·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释义:北风急促,吹动衣衫感觉冰冷,直接写出风中刺骨的寒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2:03 | 查看全部
62.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唐代·李世民《守岁》
    释义:寒冷的冬日与冰雪一同辞去,温暖的春风随之而来,对比冬去春来的温度变化。
63.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唐代·齐己《早梅》
    释义:万千树木冻得快要折断,唯独梅根温暖回春,反衬周遭环境的酷寒。
64.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魏晋·曹操《冬十月》
    释义:初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杀寒冷,浓霜纷飞,描绘出典型的冬寒景象。
65.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唐代·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释义:天山雪云常年不散,群峰积雪巍峨,写出天山地区持续不断的严寒。
66.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唐代·李白《北风行》
    释义:以黄河可塞夸张反衬北风雨雪带来的愁恨难以剪断,极写风雪寒酷与悲伤之深。
67. 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敢过河梁。——明代·李梦阳《夏城坐雨》
    释义:村民常因惧怕雪霜而留客,行人不敢过河桥,侧面写出雪霜严寒阻隔交通。
68.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宋代·王令《暑旱苦热》
    释义:昆仑山因高而有积雪,蓬莱仙岛因远而常留寒意,以仙境之寒反衬人间苦热。
69. 燕塞雪,片片大如拳。——宋代·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释义:燕地边塞的雪花,片片大如拳头,夸张手法写出此地雪大天寒。
70.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清代·释敬安《题寒江钓雪图》
    释义:江面寒冷以至水流停滞,鱼儿只能啃嚼水中梅花的倒影,极写江寒与静谧。
71.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代·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释义:雪与梅花相似又不同,在严寒中共同构成奇绝景致。
72. 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宋代·陆游《落梅》
    释义:在这向来冰雪凝结的严寒之地,究竟是谁能力挽狂澜唤回春天?强调此地之酷寒。
73.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宋代·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释义:(梅花)全无俗花的娇媚姿态,完全具备了冰雪般高洁的精神,以雪之寒衬梅之格。
74.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唐代·柳宗元《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释义:柴门多日被雪封堵,台阶庭院满是皑皑白雪,写出雪大天寒、门庭深锁的景象。
75.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北风卷地,牧草吹折,塞外八月就已飞雪,极写边地苦寒来得早。
76. 十月边塞寒,四山沍阴积。——唐代·李颀《塞下曲》
    释义:十月边塞已寒冷,四周群山被阴寒之气笼罩堆积,直接点出边塞早寒。
77. 冻结南云,寒风朔吹,纷纷六出飞花坠。——元代·马致远《寿阳曲·洞庭秋月》
    释义:云层仿佛冻结,北风呼啸,雪花纷纷飘落,描绘出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景象。
78. 长啸出原野,凛然寒风生。——唐代·李白《酬崔五郎中》
    释义:在原野上长啸,凛冽的寒风随之而生,写出寒风刺骨的感觉。
79. 平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雪未消。——唐代·贾岛《冬夜送人》
    释义:清晨骑马过村桥,溪边梅花飘落,积雪尚未消融,写出冬日清晨的寒冷与静谧。
80.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元代·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释义:梅花在空山中绽放,雪花随意穿透帘幕,二者在寒冷中交织,共构冬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