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回复: 1

站起来眼前发黑?别忽视!可能是低血压在“报警”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你是不是常觉得没精神,一整天昏昏沉沉的,浑身没力气,连说话都没劲儿?还有坐久了猛地站起来,眼前“唰”一下发黑,好一会儿才能缓过来?要是有这些情况,可得留意了——这可能是低血压给你发的“信号”!
弄清楚血压多少才算低
一提血压问题,大家都盯着高血压,又是控盐又是吃药,可低血压却总被当成“小毛病”,没人当回事。但河北省中医院心血管二科主任封亚丽提醒,看似无害的低血压,藏着不少风险,轻的可能摔一跤,重的还会伤着内脏,可不能大意!今天就跟着封主任,把低血压的事儿掰扯明白。
首先得弄清楚,血压多少才算低?封亚丽说,一般来讲,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就可能是低血压了。但可别测一次就慌了,得在不同时间多测几次,排除掉当时紧张、刚换了姿势这些临时因素,结果才准。而且低血压也分两种,一种不用治,一种却得赶紧找病因,可不能混为一谈。
第一种是“生理性低血压”,简单说就是“天生的”,跟病没关系,多是体质原因。比如长得瘦、体重轻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姑娘,还有平时老节食减肥、不怎么运动的人,常出现这种情况。他们血压虽然一直低于90/60mmHg,但平时没觉得不舒服,该上班上班、该吃饭吃饭,一点不影响正常生活,这种就不用特意治,不用瞎担心。
另一种就麻烦了,叫“病理性低血压”,是因为身体里有基础病才引发的,得先把原发病治好,血压才能过来。比如心衰患者,心脏收缩力变弱,就像水泵坏了一样,没法把足够的血送到全身,血压自然就降下来了,这类人除了血压低,还会觉得胸闷、腿肿,一动就更累。还有更危险的急性心梗,心肌缺血坏死了,心脏突然“罢工”,血压会一下子掉下来,甚至休克,还伴着剧烈胸痛、满头大汗,意识都模糊,这时候不赶紧救,风险特别高。除此之外,贫血、严重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还有夏天天热脱水厉害,都可能导致病理性低血压,必须针对性治疗原发病才行。
突发低血压如何应对
患者突发低血压怎么办呢?封亚丽给了两套办法,先从生活上调整,必要时再配合治疗,科学应对才有效。
先说说生活方式怎么调,都是日常能做到的小事。饮食上,不用像高血压那样严格限盐,反而可以稍微多放一点盐,还得多喝点粥、汤之类的,补充水分能增加血容量,血够了,血压才稳。另外别空腹太久,饿肚子容易头晕心慌,按时吃饭很重要。
还有姿势变换要慢,这一点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从躺着、坐着改成站着的时候,别猛一下子起来,先坐一会儿,再慢慢站起来,不然容易脑供血不足,眼前发黑——这就是常说的“体位性低血压”,摔一跤就不值当了。
洗澡也有讲究,水温别太高,时间别太长。水温高了,全身血管都扩张,血压容易往下掉;洗太久身体耗氧多,本来就没力气,只会更难受。运动方面,可别跟别人比着做剧烈运动,跑完步、跳完操出一身大汗,水分丢得多,血容量也少了,血压会更低,甚至晕过去。选散步、瑜伽温和的运动就好,练到身体微微出汗就行。
最后别忘了监测血压,每天固定时间测,比如早上起床后、晚上睡前各一次,记下来看看变化,但也别老盯着数值看,越看越焦虑,反而不好。
如果调整了生活方式,血压还是没改善,那就要考虑针对性治疗了。生理性低血压的人,封亚丽建议可以试试中药,比如喝生脉饮或者生脉饮颗粒,里面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能补气血、生津液;不想喝颗粒,也能用麦冬、五味子泡水当茶喝,很方便。
但要是病理性低血压,就别自己调了,重点是治原发病!比如心衰引起的低血压,关键是把心功能调好,吃点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担的药,血压慢慢就上来了;急性心梗导致的低血压,得赶紧打通堵塞的血管,要么溶栓,要么做介入手术,把坏死的心肌救回来,血压才能稳住。要是贫血闹的,就补点铁剂、维生素B12,贫血好了,血压自然也正常了。
低血压的几个常见误区要知道
除了这些,封亚丽还特意纠正了大家对血压的几个常见误区,别再被误导了!
第一个误区:血压越低越好?当然不是!血压是血液给血管壁的压力,太低了血液流得慢,器官就供不上血了,反而出问题。比如脑子先受影响,会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事儿;严重了会心慌、浑身无力,皮肤又冷又白,甚至晕过去。晕过去摔一跤,可能骨折、受伤;长期血压低,肾脏供血不够,还会伤肾,严重的会发展成肾功能不全;家里有脑梗病史的老人,血压太低还会增加脑梗复发的风险。所以血压要在正常范围里,不是越低越好,就算是高血压患者,降压也得慢慢降,别一下子降太多。
第二个误区:低血压的人比高血压的人活得长?这可不一定!高血压的危害确实大,长期不管会伤心脏、伤肾,还可能脑出血,但不能说低血压就一定长寿,关键看低血压是怎么来的。要是生理性的,没别的基础病,平时代谢负担小,血糖、血脂这些指标也正常,那心血管风险确实比没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低,长寿的概率可能高点;可要是病理性的,是心衰、冠心病这些病引起来的,那寿命就看原发病治得好不好,比如心衰控制不好,5年生存率就不高。而且低血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人年轻时是生理性低血压,年纪大了血管变硬、有粥样硬化,血压慢慢就高了,甚至变成高血压,所以没法一概而论。
第三个误区:高血压科只看高血压?错了!封亚丽说,高血压门诊可不是只接高血压患者,低血压、血压忽高忽低的人,都能去看。比如高血压患者吃了药,收缩压降到110mmHg以下,或者老头晕头痛,就记好血压变化,去高血压门诊调药;就算是血压低,不管有没有不舒服、持续了多久,都能去咨询、检查。而且有些高血压是“继发性”的,找到病因治好,就能根治,像高血压的常见病因筛查、心脑肾这些器官有没有受伤,都能在高血压门诊查清楚,平时常见的心血管病,也能去高血压门诊看,不用再纠结该挂哪个号。
封亚丽对记者说,对待低血压,关键是先分清类型,别把该治的病理性低血压当成“小毛病”,也别把生理性低血压当成“大病”瞎紧张。避开认知误区,好好调整生活方式,该治疗时规范治疗,才能守住长期的心血管健康。
本报记者陈京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反应”,还是需要警惕的“病理性信号”?出现哪些情况必须及时去医院?
王翠敏:其实很好区分,要是出现这几种情况,就别再“忍忍就过”,赶紧就医。第一,手脚冰凉突然加重,或者只有单侧凉,还伴着指趾一会儿苍白、一会儿青紫,要警惕雷诺综合征;第二,穿再暖、捂再久,手脚还是凉,同时没力气、头晕、面色苍白,可能是贫血;第三,不光手脚凉,还特别怕冷,体重莫名增加、皮肤干燥,还总犯困,得查查是不是甲减;第四,手脚凉的时候,还跟着麻木、刺痛,可能是神经病变;第五,手脚凉+走几步就腿酸、得歇会儿(也就是间歇性跛行),手脚破了伤口还总好不了,要警惕外周动脉疾病;第六,要是再加上关节肿痛、身上长皮疹,可能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这些情况都别拖,及时找对应科室就诊。
本报记者陈京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