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编者按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根本方针。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是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密码。 在当今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职工同心同向同发展,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民营企业的宗申集团,以其卓有成效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的生动范本,他们的实践再次证明:唯有真心依靠职工,真诚服务职工,才能真正汇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即日起,本报刊发“宗申集团依靠职工办企业调查”系列报道,深度解析宗申集团的创新做法与成功经验。敬请关注。 雾都重庆,飘着小雨。 走进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宗申集团”)的宗申工业园,映入眼帘的是园林式现代化厂区——造型充满现代艺术感的楼宇、厂房,整洁有序的道路,整齐的绿化带,雅致的园林景观…… 从简单的扳手到智能机械手,从修理摩托车到制造摩托车、航空发动机,从单一产业到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的宗申集团历史展示馆,该集团发展历史如画轴一般展现在参观者面前——43年前,一个街边的摩托车修理铺,在嘉陵江畔不断成长,如今成为拥有2.7万名职工,手握专利总量达1.17万件,年销售收入和总资产“双500亿”的中国企业500强之一。 是什么在推动一个最初如浮萍般的街边摩托车修理铺在商海中乘风破浪,不断跨越一个个经济周期,从竞争激烈的山城“摩帮大军”中脱颖而出,成为国际化大型产业集团? “一个企业和一个人一样要有信仰,有了信仰才能明确发展方向,才能实现企业价值。”宗申集团创始人、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左宗申说,“我们企业的信仰就是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宗申集团从小做到大的过程中,一直在转型、调整,但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的理念始终没有变。” 缘起于43年前的初心 回望宗申集团从街边摩托车修理铺起家,依靠职工办企业这一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1982年,个体经济的萌芽在计划经济的缝隙中顽强生长,在王家坝的街边,左宗申瞄准商机挂起“宗申摩托车修理铺”的招牌,作出“修不好不收费”的承诺。为了打开市场,左宗申和修车师傅一起,连夜维修别人不愿修、带有“疑难杂症”的摩托车,最终凭借精湛技术和诚信服务逐渐赢得了口碑,积累了资金。 从彼时起,宗申集团发展的命运就和职工绑定,而依靠职工办企业的理念也刻在宗申集团的发展基因里,成为宗申集团的初心。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重庆一大批民营企业破土而出,靠艰苦创业和技术创新从“小小的我”成长为“参天大树”,宗申修车铺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完成了公司化转型。 团队在修车过程中发现摩托车发动机供不应求,很多客户要等几个月才能提到车。于是,左宗申提出“我们自己造发动机”的转型战略。 摩托车修理铺在一片旧厂区转型成一家技术制造公司,但成功绝非一蹴而就。 重庆时常发生局部内涝,在一次汛情中,厂区积水,昂贵的机器设备面临被浸泡损坏的危险。大家心急如焚,职工们在暴雨中不畏艰险,一起加固厂房抢运关键设备零件。职工们明白,机器没了,就什么都没了。不需动员,大家自发保卫工厂,最终一起努力保住了机器设备未被侵蚀。 企业实现了发动机平稳量产,数年后宗申集团又完成了摩托车整车的制造升级,“我们不仅造出了一辆车,更一起造出了宗申的未来!”左宗申和职工们看着自己制造的摩托车缓缓驶出,掌声与泪水交织……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宗申集团,职工们一直凭借智慧和努力,不断推动企业前行。 宗申集团发动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丛华就是其中的一位“巾帼英雄”。今年61岁的她经历过三种角色:下岗女工、技术专家、企业高管。 30年前,从国企下岗的丛华再就业来到宗申集团做档案管理工作。公司见她做事认真,又具备一定的机械技术基础,选中她参加天津大学的培训项目学习技术,丛华逐渐成长为公司技术专家。随着公司开展海外业务,又选中她参加了重庆大学项目管理培训,丛华从技术专家又转型成为宗申集团越南分公司总经理。 在越南的近8年时间,她没有完整休息过一个周末。迅速掌握市场调研、生产计划管理、售后服务、员工管理的全流程各个环节业务,她和同事们将越南公司做得风生水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受国际汇率的影响,丛华他们上午收到的货款下午就大幅贬值。紧急时刻,她带领团队积极想办法应对,每一分钟都过得惊心动魄。他们及时采取策略,加快流程兑换美元,最大限度减少公司损失。“公司培养了我,我就要尽最大努力回报公司,公司命运和我个人休戚与共!”丛华表示。 几经考验,企业最终在市场大潮冲击中站稳了脚跟,左宗申获得了“振兴重庆杰出贡献奖”。站在领奖台上,他说:“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在流水线上精益求精的工人,在图纸前冥思苦想的技术员,在市场上奋力开拓的销售员。” 宗申集团常务副总裁李耀经历了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发展过程。他说:“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是宗申集团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新的发展阶段,宗申集团正向着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国际化目标发展。为此,我们将进一步通过战略方向牵引、激励机制保障,实现企业与职工同心同向共同发展。” 守住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宗申集团逐步壮大,“依靠职工办企业,服务职工同发展”的理念,能否持守在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落实到每一个职工身上?宗申集团以实际行动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宗申集团通机公司工程师张易是集团青年技术骨干,1992年出生的他曾不幸罹患两种癌症,与病魔抗争了两年。面对这种情况,公司如何处理?经过慎重考虑后,公司认为罹患的两种病会给这位年轻技术骨干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留人要留心,特事要特办。公司最终决定这两年不仅正常发他薪水,一切福利待遇都随公司一起提升。 “父母都说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公司。”谈到自己的经历,张易始终微笑着,“我在公司体会到了家的温暖。”这份温暖成为张易和企业“双向奔赴”的纽带,“不管工作到多晚、有多累,我都要把工作干好。而领导则总是劝我注意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最终,他带领团队实现技术突破,让宗申集团成为全球第三家通过美国最严排放认证的企业。 企业真诚“依靠”,换来的是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2012年集团进入战略调整期,管理层集体签署降薪20%承诺书,确保研发投入增至3.2亿元,保证企业战略顺利推进。 “依靠职工、服务职工在宗申集团绝对不是一句空话!”集团工会主席梁华说。梁华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已在集团工作了近30年。谈起集团工会工作充满激情,他指着办公楼外篮球场围栏上“员工幸福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的标语说:“集团提出工会要以职工健康、幸福为中心,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团结职工与集团一道共创伟业!” 在宗申集团,有一段“流水线上的夫妻双双成为高管”的佳话。 宗申集团隆鑫通用后勤公司总经理刘巧,从职校毕业就在宗申集团工作,第一个岗位是仓库保管员。一直想提升学历的她,在宗申集团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通过企业与大学的合作计划,刘巧获得了本科学历,公司依据制度按比例报销了她的学费,让她提升学历几乎没有花什么费用。刘巧也逐步被公司发掘出更大的潜力,最终从一个山村的“打工妹”成长为综合管理类高管。 在宗申集团,刘巧还邂逅了自己的爱情。她的丈夫邓江同样来自农村,第一份工作是在生产线上“打螺丝”,两人在公司文艺活动中相识相知。他们一同进步,邓江也通过集团培训计划进入技术发展系列,最终成为宗申航空发动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只要你想学习,公司就会给你支持。”刘巧说,自己在宗申集团工作安心且有获得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企业要让每个奋斗者都有成长的空间。”左宗申认为,必须要留住老职工,激励新职工,要让他们融入城市、安居乐业,才能让他们以厂为家,与企业一道共创共享共发展。 时代在变,依靠职工永远不变 中午时分,记者看到宗申集团职工从各个车间人潮一般走向食堂,排队的人群里尽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 数智化时代,技术改变了生产方式,90后、00后年轻职工不断增多。当传统制造业面对智能转型,是否就不再依靠职工而靠机器了?当下又该如何凝聚职工,形成个人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命运相连的共识? 面对新的时代之问,宗申集团认为,不管什么时候,人是最可靠因素。他们联合高校成立智能制造班,推动一线职工向数字化技术岗位转型。还有职工曾通过系统培训成长为数字化工程师,大大提升了职工素质,促进了生产效率。 在企业新的发展阶段,宗申集团工会主动作为,提出“让每一位职工的知识、技能都能提升,让每一位职工的潜力都能被激发,让每一位职工的理想都实现”,推动企业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行师徒文化,成立宗申学院,拓展职工晋升通道……让职工福利、激励政策和职工工资增长与企业发展同步共赢。 越来越多的年轻职工挑起了大梁。90后创新技术带头人曾锐,已经获得多项专利。他向记者介绍了集团“众筹”创新模式,即面临一些创新项目时,企业鼓励全厂职工跨部门加入,按一定比例和公司一起投入资金。如果项目成功,团队职工可作为参股者按比例获得回报,如果项目失败了,和企业共担风险。 “获得物质回报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沉浸式感受到自己和企业同步发展。”曾锐表示,集团多元畅通的发展通道,让普通职工也能找到自己的成长空间。 而宗申集团始终将职工思想政治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根基工程,像“抓生产一样抓党建”,积极构建企业与职工的命运共同体。 每个工作日早上8时,宗申发动机公司生产车间,一线流水线操作工、行政办公人员、公司管理层的三场早会同时进行。宗申集团发动机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邓长胜说,他们利用班前5分钟进行工作交流,同时开展党建微宣讲。“每天会让一名高管主要发言,谈自己对当前公司工作战略的认识,谈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一线职工和管理层也都是结合实际工作因人施教。” 宗申集团党委书记高敏的办公电脑上,显示着整个宗申集团各个党支部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进度。集团党委把党建工作全面纳入标准化管理流程,这套流程让宗申集团在2011年成为全国第二家党建通过ISO9000认证的民营企业。 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企业廉政建设、企业干部履职评议、群团组织工作……集团党建工作明确的七大职能工作,被分门别类贴着标签排列在高敏的办公桌上,通过党建系统走出办公室,在一线“落地生根”。 在宗申集团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旁,建有百米长的党建长廊,写着各个党支部特点的展板呈现为车厢形状,这些车厢最终汇成了一辆被命名为“宗申动力号”的动车。在车头展板上写着:“党的精神是动力号的方向和轨道,党委是车头,各个党支部和党员是车厢,企业和职工就是宗申动力号的乘客。” 通过扎实的创新举措,职工思想不断被凝聚。2024年宗申集团职工思想认同度测评显示,“认同企业发展方向”比例达98.2%。左宗申在集团党委刚成立时说:“企业追求发展,党建助推发展,我们的目标始终一致。” “党建引领企业行稳致远;工会助推企业和谐发展;‘产改’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梁华表示,“摩托车由众多零件构成,每个零件又需要众多工序加工,需要每道工序上的一线职工精益求精。宗申集团正是深刻认识、理解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每位职工的重要力量,才发自内心地尊重职工、全心全意依靠职工,这就是宗申集团能行稳致远、逆势发展的成功密码。” 走在宗申集团厂区,“员工幸福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巨幅标语在山城冬日暖阳照射下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