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回复: 0

【助力写作】学会抒情, 赋予文章打动人心的力量

发表于 前天 10: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刘瑞
来源 自学考试报
  抒情是中小学生写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指在作文中抒发的情感需真实自然、真诚贴切。抒情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只要熟练掌握多种抒情方法,让情感自然流淌于字里行间,作文就能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或描写的基础上,不借助其他手段,直白吐露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这种手法通常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特点是不讲究含蓄委婉,表达直白而热烈。它多用于作者感受最深刻、情感最强烈的场景,表达时常使用带有浓郁感情色彩的句式或修辞手法,比如感叹句、反问句,以及排比、反复等。
  例如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中的片段: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作者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以及渴望故乡解放、收复失地的强烈情感。他以炽热的语言,毫无保留地宣泄出对家乡土地的热爱与对侵略者的愤恨,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内心的浓烈情感。这种直接抒情能迅速将读者带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引发强烈共鸣,不过这需要读者理解作者对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复杂情感背景。
  间接抒情
  除直接抒情外,作者有时不会直接宣泄内心情感,而是将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或议论中,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即为间接抒情。它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描写客观景物,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中,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中,写景是辅助手段,抒情是核心目的。我们需恰当选择能契合自身感受的景物,将主观情感融入客观景物的描写,实现“景生情,情生景”的境界,让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例如宗璞《紫藤萝瀑布》中的片段: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宗璞笔下的紫藤萝瀑布充满生机,她通过细致描绘紫藤萝花盛开的景象,如“彼此推着挤着”“它们在笑”“它们嚷嚷”等,将自己对生命蓬勃力量的赞美与敬畏之情融入其中。此时,盛开的紫藤萝不再只是一种植物,更成为生命顽强与美好的象征。作者借眼前之景,抒内心对生命的赞叹,情景交融,让读者在感受紫藤萝之美的同时,体会到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2.借物寓情
  借物寓情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间接抒情手法,核心在于“寓”。它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将内心的情感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刻画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赋予物象人的品格与情感,从而曲折委婉地传递情感,让文章含义隽永、耐人寻味。运用这一手法的关键,是准确选择物象,确保所咏之物与所寓之情存在相通之处。
  例如萧乾《枣核》中的片段:
  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这段话描写了作者拜访旧时同窗,同窗向他倾诉思乡之情的场景。作者运用咏物寓情的手法,通过同窗对家乡枣树的念念不忘,既写出了枣树在家乡生活中的寻常与熟悉,又凸显了枣树所承载的深厚乡情,充分表达了同窗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与思念。
  3.融情于事
  融情于事又称“寄情于事”,指通过叙述具体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运用这一手法,需处理好情感与事件的关系——对事件的记叙不能停留在客观交代与陈述,而应将个人情感隐含其中。叙事的最终目的是抒情,因此事件记叙得越感人,抒发的情感就越真挚动人。想要让叙事更具感染力,就要着重刻画事件中的关键细节,将其写得细腻传神、可感可触,这样才能更容易引发读者共鸣。
  例如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的片段: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作者通过叙述阿长为他买来心心念念的《山海经》这件事,生动展现了阿长对他的关爱与真心。叙事过程中,作者将自己对阿长的感激、敬佩,以及此前误解阿长的愧疚等复杂情感融入其中。读者能从平实的叙述中,深刻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情感真挚动人。
  4.寓情于议
  寓情于议是将情感蕴含在议论中的写作技法,即在对人、事、物的评价与分析中,自然流露内心的态度、赞美或感慨,让议论既具理性分量,又含情感温度。其核心是“议为情载体,情借议表达”,议论的观点是情感的落脚点,情感的流露让议论更具感染力,二者浑然一体,避免“空讲道理”或“虚表情感”。
  例如杨绛《老王》中的片段: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这里作者在回顾与老王的交往后展开议论,通过表达对老王的深切同情、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以及“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这一感悟,将情感融入议论之中。这种寓情于议的方式,不仅让读者理解作者的情感,更引发读者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使文章情感更具深度与感染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