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回复: 0

步履铿锵,迈向知识产权强国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光明日报记者 王美莹
  在瑞士日内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领奖台上,中国企业家接过奖杯,现场掌声如潮,见证着中国创新赢得世界瞩目的高光时刻。数千公里外的北京(中关村)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大厅里,前来咨询的企业代表怀揣着技术“出海”的梦想,寻找通往全球市场的风向标。而在日常生活里,无数曾静卧纸面的知识产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触手可及的产品与服务,将创新真正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时代潮涌,奋楫者先。“十四五”期间,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勇立创新潮头,以高质量创造引领未来,以高标准保护激发活力,以高效益运用赋能发展,在强国征程中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创新能力实现新跨越
  今年7月,瑞士日内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奖颁奖典礼现场,当WIPO总干事邓鸿森念出“宇树科技”的名字时,全场目光聚焦于这家来自中国杭州的机器人企业。该公司从全球780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站上2025年WIPO全球奖领奖台的10家企业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宇树科技的成功并非孤例。中国企业已连续4年荣获WIPO全球奖,获奖数量位居各国之首。我国中小企业在多个高科技领域的集体崛起,标志着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创新实验室”转型升级。
  “十四五”时期,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创新方面,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创新储备更加厚实。截至2025年6月,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稳步增长至501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3件,提前并大幅超越“十四五”规划设定的12件目标。
  新兴领域动能澎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147.2万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储备一批核心专利。
  创新指数不断提升。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在5G通信、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研发培育一大批高价值核心专利,出现一批凭借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市场的跨国企业。
  转化运用取得新成效
  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超市”正吸引众多企业前来“寻宝”。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卡片如商品般整齐陈列,扫描卡片即可查看技术创新点、应用场景与对接人等详细信息。
  “经常有企业组团来‘扫货’,看到合适的技术,直接扫码联系负责人,就像电商下单一样方便。”该院合作转化处副处长章诵兰表示,这一创新模式大大缩短专利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周期,有效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让“沉睡”的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十四五”期间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鲜明主线。最新数据显示,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显著提升至2024年的53.3%,全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累计达115.4万次。全国27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存量专利进行盘点,筛选出68万件发明专利纳入可转化库,并组织45万家企业精准对接。
  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也是“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工作服务产业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3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6.8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3.04%。
  此外,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也不断提升,已超9600亿元,实现“五连增”。“不少曾经的‘土特产’,现在变成了增收致富的‘金名片’。”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说,目前已有11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外获得保护,保山小粒咖啡、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融入全球供应链。
  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
  在北京(中关村)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大厅内,工作人员正耐心解答企业代表的国际专利申请问题,电子屏上滚动展示着“知产大讲堂”的最新课程。这里汇聚起全球优质服务资源,为创新主体提供从咨询、培训到纠纷调解的一站式服务。
  “就像知识产权的‘导航仪’,无论是海外专利布局还是版权登记,都能在这里找到精准方向。”服务大厅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位常驻服务机构的代表感慨:“这里已成为我们服务中国企业的优质窗口,助力更多创新成果‘出海远行’。”
  “我国PCT国际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量均跃居世界前列,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量子技术、生物医药、光伏等领域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专利,有力支撑了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申长雨说。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知识产权合作关系,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覆盖84个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实现合作内容提质升级;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实现首批清单产品互认互保。
  对于出海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截至2024年年底,我们累计向企业提供指导服务2393次、咨询服务6885次,帮助企业降低应诉成本13.2亿元,挽回经济损失380.4亿元。”胡文辉说。
  锚定2035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目标,申长雨展望:“着眼加快实现知识产权的‘两个转变’,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制度规则、文化环境、人才队伍,增强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0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1日 01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