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回复: 0

胜利油田设备智能化改造后,一线工人告别“苦脏累”—— “以前4个人汗流浃背,现在1个人动动手指”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人日报》(2025年11月22日 01版)


本报讯 (记者田国垒 通讯员史忠华 刘连杰)“以前,下班后累得话都不想说,现在到家后还能精神十足地陪家人。”近日,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油气井下作业中心,滨南作业区滨一作业项目部司钻刘敬卫谈及自动化改造带来的变化,脸上满是笑意。这场由自动化修井机带来的变革,正让胜利油田的一线作业工人告别“苦脏累”传统作业方式。

刮风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机器轰鸣说话都听不见……工人站在那里活像个雕塑。刘敬卫回想以前的工作场景,“4个人一套班,1台修井机”的工作模式,井口工人每修1口井都要弯腰400多次,搬运100公斤重的油管。“井口必须站人,风险高、强度大,一天下来筋疲力尽”。

改变始于2021年。胜利油田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破局,推进作业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目前,已完成211套作业设备自动化改造,设备自动化率超60%。

在滨南采油厂秦皇河井工厂现场:机械臂精准抓取、起落油管,司钻刘敬卫坐在洁净安静的司钻房内,井口空无一人。“现在只需设定好程序,就能实现一键连续起下管柱,以前4个人汗流浃背协作完成的活,现在1个人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完成。”他说。

升级改造带来的不仅是体面的劳动,更有安全的提升。由于实现了井口无人化操作,工人从高风险区域彻底解放,井口接害风险减少58%。“人离危险远了,自然就安全了,以前都不敢想象井口可以不站人。”与刘敬卫同班的井口岗李鹏对此感受最深。

劳动组织的深刻变革随之而来。滨南作业区设备管理室主任王永刚介绍,自动化将工人从高强度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后,原有岗位得以优化重组。“司钻负责操控,其余人员则能更专注于现场5S管理、隐患排查和设备保养。”王永刚说,“大家现在最担心机器出毛病,精细化维护成了自觉行动。”

滨一作业项目部经理李国瑜算了一笔账,自2023年开始,先后共5套自动化设备在作业区投入使用,工人累计少抬了3000吨油管。他说:“工作强度下降了,工作效率提高了。”

胜利油田设备管理部副经理肖虎告诉记者,“十五五”期间,油田将继续聚焦智能化升级,构建全流程数字智能作业新模式,装备效能再提升10%,同时推动井控本质化安全、工艺质量标准化管控提升,为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探索“胜利作业范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